洞庭湖何时再现“明镜青黛”?

洞庭湖何时再现“明镜青黛”?

洞庭湖君山以她的秀美神韵和动人的神话传说吸引着多少诗人墨客为之歌咏。唐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就是一首格调清新、奇丽别致的咏君山诗。雍陶在这首诗中,没有描写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动景,却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烟波不动”的洞庭湖中“沉沉”的君山倒影,并引发美丽的想象,联想湘妃的神话传说,把君山的美丽神奇写得活脱轻盈,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清丽图景。这意境和联想,堪与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相媲美,既有异曲同工,又独具神韵之妙。同样把君山想象成仙女的螺髻,刘禹锡把洞庭湖看成“白玉盘”,写的是白浪环绕君山的情景;雍陶则把洞庭湖看成明亮的镜子,写的是水平如镜的湖中君山的倒影,显得更为清奇秀润。“一螺青黛镜中心”,亦幻亦真,充满神秘感,令人产生从镜子中看到仙女青色螺髻的美妙遐想。

读过雍陶这首诗的人,无不向往洞庭君山,希望有机会领略她的神韵。笔者曾于几年前带着诗人笔下的美丽梦幻,游览洞庭湖,背诵着《岳阳楼记》登临岳阳楼,吟咏着《题君山》游览君山。在我的想象中,洞庭湖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派“泓澄湛凝绿”,而想象的君山则是明净的镜子中的青螺髻。然而,想象与眼前的情景还是相差甚远。只见湖水一片污浊不清,虽未见“浊浪排空,樯倾楫摧”,却也难见“静影沉璧,锦鳞游泳”。所以,我想,诗中的美景往往比实际更具有吸引力,因为诗情画意富于想象,而想象又最富于神奇美丽的色彩。

后来,我听导游的介绍以及查阅了有关资料,才知道那时的洞庭湖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和污染。由于干旱,湖水水位下降,出现大面积干涸,导致了水域面积的持续减少,原来生长在洲滩上的苔藓大面积枯萎,使以苔藓植物为主要食物的候鸟丧失了食源,加上滥捕滥杀,因此,栖息于此的鸟类大为减少。而水域的大面积减少,却增加了滩涂田地,人们在此种植了大量的杨树,用于造纸。于是湖边的造纸厂星罗棋布,很多工厂的废水污物偷排到湖中,致使湖水污浊不清,甚至发出阵阵臭味。

洞庭湖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问题令人担忧,采取环保措施保护这“长江之肾”已刻不容缓。值得庆幸的是,洞庭湖的环保问题近年已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已出台了相关的整治方案,采取了有力措施,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周边的多家造纸厂进行取缔整治,严禁在湖中用电打渔的捕捞方式,严禁捕杀野生鸟类水禽,使栖息于洞庭湖的动植物繁衍欣荣。洞庭湖再现“明镜青黛”的迷人风光,再现如《岳阳楼记》所描绘的“春和景明”美景,是每一个热爱大自然者的期待!

张碧珊作品 《兰花》34cm×68cm 2016年作 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