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与“小康”

“大典”与“小康”

“大典震人寰,时代强音犹悦耳;小康舒岁月,中华特色更扬眉。”此联不愧是获金奖的作品,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突显“富强”题旨。

品读上联,眼前仿佛浮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盛况:天安门广场上,三十万人汇成的海洋,翻动着红色的波浪,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一个伟人的声音响彻云霄、震动人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响彻乾坤的声音是中华民族振作之声,是“东方睡狮”猛醒的吼声;这声音是无与伦比的时代强音,震动世界,萦绕全球,余音不尽,至今犹觉悦耳动听。不是吗?一个有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华民族,在经历近代百余年的屈辱沧桑之后,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东方巨人”的崛起之声能不震惊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对这时代的强音能不深感亲切、悦耳?

细读下联,自然会回顾那难忘的岁月:年轻的新中国,如日初升,却积贫积弱,并遭遇了阴霾满天,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被远远抛在后头。关键时刻,又是一个伟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拨乱反正,“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奏响了改革开放的交响乐,带领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之路,直奔闪光的小康之道。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终于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三步走”“翻两番”“从温饱到小康”……一个日益富强的国家,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正满怀信心地创造着更美好的未来;一个个炎黄子孙,正扬眉吐气地畅谈小康的生活、幸福的岁月。

此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堪称佳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抓住当年的“大典”和今天的“小康”,创作出文道兼美的上乘之作。“大典”对“小康”,“悦耳”对“扬眉”,真是妙语天成,对仗极工;上联的“震”字气势磅礴,下联的“舒”字则畅达和缓,一刚一柔,恰到好处。

(本文原载于陈奇峰主编《名联颂中华》)

恒山北岳庙联

峻岭镇幽燕,近翊黄图,风雨永昭和会

灵山钟毕昴,遥连紫塞,阴阳迭起贞元

【注】

①幽燕:山西、河北一带的古称。②翊:辅佐。③黄图:本是记载秦汉时京郊三辅的地理书,此处指京都一带。④和会:和谐、协调。⑤毕昴:指二十八宿中的毕宿和昴宿。二星至秋分时,晨见于东方,故常以预示天将黎明。司马相如《长门赋》:“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⑥紫塞:指长城。⑦贞元:指万物萌发的开始。

【读联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