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实奇崛

看似寻常实奇崛

韩愈的这首诗饱含诗情画意,语言看似寻常,实则奇崛,很值得品赏。下面略谈三点,与大家共赏:

一、草色若有无,诗笔胜画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早春图:京城的街道上空细雨如丝轻轻地飘洒着,雨丝润滑如酥,油光发亮。田野里,由于春雨的无声滋润,嫩绿的草芽儿悄悄萌动,偷偷探出头来,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远远望去,田野一片翠绿,可是走近了却看不见草色,只有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草芽。这景致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感觉。

品味这看似平淡,实则绝妙的诗句,仿佛见到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墨的妙笔,用极轻极清的笔触渲染着,隐隐泛出一抹极淡极淡的翠绿,这就是初春的草色。这草色若有若无,给人一种湿润舒适、清新宜人的美感。然而,如果你再细细品读诗句,就越发觉得韩愈的诗笔比那画家的彩笔更胜一筹。你瞧,“草色遥看近却无”所描摹的似有似无、微妙变幻的色彩,哪里是画笔所能表现的?这形神兼备的妙语给人无穷的美感趣味,堪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二、早春胜晚春,淡妆胜浓彩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诗人抒发他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在韩愈心中,“满城烟柳”的晚春固然艳丽明媚、色彩缤纷,然而毕竟是“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春深浓艳行将去,给人物极必反的感觉,使人产生悲春惜春之情。而初春的草色虽然稀淡,却给人一种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感觉,显得更为可爱,令人顿生惊喜之情,正如韩愈的另一首诗《春雪》所言:“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三、忙里且偷闲,老大逐春心

查阅有关资料,知道韩愈写此诗时已56岁,离他病逝仅一年左右的时间。他时任吏部侍郎,在政务繁冗中忙里偷闲,到郊外看看春天的风景散散心,于是写下了这首“早春”诗。诗人年近花甲,还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不因岁月流逝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足见他对生活的达观态度,可谓“老大逐春心”。其实,他的另一首“早春”诗就印证了这一点:“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不深。”

雨过山村

[唐]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读诗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