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塞名山称北岳

绝塞名山称北岳

“峻岭镇幽燕,近翊黄图,风雨永昭和会;灵山钟毕昴,遥连紫塞,阴阳迭起贞元。”不了解北岳恒山的人,只要细读北岳庙这副对联,便可知恒山的雄伟气势和险要的地理位置。

北岳恒山,又名“常山、元岳、紫岳、大茂山”等。据《尚书》记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封北岳为万山之主;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历代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则尊北岳为神,可见恒山的悠久历史和神圣地位。

在五岳中,人们似乎更熟知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而对北岳恒山却不甚了解。其实,恒山更是以险峻著称,其所以成为北岳,正是因其为北国的“绝塞名山”。恒山山脉祖于内蒙古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有大小108峰,奔腾起伏,绵延500多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其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17米,在五岳中高度仅次于西岳华山。它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正如联语所述“峻岭镇幽燕”,一个“镇”字就神妙地显示了它的恢宏气势。联语中“近翊黄图”“遥连紫塞”,描绘出恒山成为京郊近旁的护卫,遥接万里长城,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恒山正因为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所以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人总结历史经验概括出:“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用恒山而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而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而守天下;金峙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是凭借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这足可见恒山的军事战略地位。按联语的意思,恒山不仅险峻雄伟,而且钟毕昴二宿之灵,阴阳的交替、昼夜四时的变化、万物萌发的起始几乎都与之相关,甚至它对风雨的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多么神奇啊!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游览这“绝塞胜境”之后就感慨吟哦:“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可见恒山的神奇险绝。

(本文原载于陈奇峰主编《名联颂中华》)

南京玄武湖联

[清]薛时雨

三百年方策犹存,剩凫渚鸥汀,时有云烟入图画;

四十里昆明依旧,听菱歌渔唱,不须鼓角演楼船

【注】

①三百年方策:明初在玄武湖中梁洲上建黄册库,藏全国户籍赋税档案。②凫:野鸭。③四十里昆明:玄武湖约四十里。南朝宋孝武帝刘骏曾在玄武湖操练检阅水军。刘骏称玄武湖为“昆明湖”。④鼓角:战鼓和号角。⑤楼船:战船。

【读联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