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游豫园,过“渐入佳境”游廊,至“峰回路转”石壁处右转,就来到万花楼景区,眼前有一突出于溪流之上的小榭,就是鱼乐榭,上有一副对联:“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品读此联,仿佛眼前突现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并感受到他那自得其乐、物我两忘的风韵,顿生一种雅致闲适的情怀。“濠间”,庄子观鱼之处,濠水在安徽凤阳。“非我非鱼”,典出《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恰来海上”,指作者陶澍于道光五年至十年(1825—1830年)在上海办理漕运并治理吴淞江。“在山在水”,典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宋张孝祥《浣溪沙》中有句:“高山流水遇知音。”“遗音”,即遗风、余音。这里指像伯牙与钟子期那样成为知音。据《清史稿·陶澍传》:“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上联意思是:此处好像当年庄子观鱼的地方,无论是我还是鱼,都陶醉在乐境之中。这一联紧扣“鱼乐榭”,写赏景观鱼、怡然自得之乐,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蕴含着作者及园主人对庄子的仰慕,蕴含着庄子的“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思想,也反映出园主人避世隐逸的处世态度。下联意思是:我刚来这里,就感到这儿仿佛“高山流水”的音韵犹存,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都不乏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相助。这一联透露出自己境遇之乐,那是作者在事业上得知己相助,一帆风顺,得心应手,功成业就之乐,此乐比观鱼之乐更深层,而联语却无一乐字,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令人产生“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之感。

(本文原载于陈奇峰主编《名联颂中华》)

同学夫妻联

昔日同窗竹马青梅谈理想,

今宵合卺高山流水话知音。

【读联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