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铧”展风采硕果言芳华
七月,骄阳似火,正值盛夏,听闻郑老师要把多年的教学教研论文及文学书法作品整理成册,甚为欣喜,特别期待!
八月,金谷飘香,丰收之季,郑老师之《犁铧集》文稿初出,我有幸优先拜读部分佳作。虽早知郑老师教育教学理念之精、文学造诣之深,但刚一品读其作品还是忍不住赞叹,深受吸引。文集内容之丰富精妙远胜于我之前所了解,有诗词歌文,有楹联书画,涵盖了教育教学、历史文化、潮汕风情等内容,仅是注解部分读后都能让人大长见识。这些作品都是郑老师发自内心的由衷之作,无不散发着真情实感。其中一些教学教研论文虽为早年所作,但其理念至今依然能引领教学新思潮。其诗词楹联作品妙句频出,歌谣作品里既有谆谆良言又趣味丛生,一幅幅书法作品行云流水法度严谨,给人美的享受。尤其是一封独特的家书,字里行间深蕴着对家人的挚爱与期望,舐犊之情令人难忘。
都说字如其人,其实文更如其人,如其人之性情、品质、精神。在他轻盈流畅的笔尖之下,你能感受到他的胸藏万壑,才思泉涌,且所创之作,均为教人求真,劝人向善,真是“教研求真爱稚童,歌文扬善播仁风”。
郑老师是真正的读书人,有一股书卷气。从他的杂文《我与书的故事》里可知他对书的喜爱早已根植于童年时代,可谓深入骨髓。看了他的读书故事,相信喜欢读书的人定会如遇知音。在他和夫人给孩子的书信中,讲到了读书的好处,相信读者看了也会深受感染,爱上读书。一个人爱读书,已是难能可贵,一家人爱读书,更是令人钦羡。郑老师一家不愧是全国“书香之家”,他和夫人张碧珊老师的书画工作室双港斋里面满是各类图书,经常有亲朋好友来双港斋蹭书香,并得到郑老师伉俪暖心的引导。他的《双港斋赋》便是其“吃墨啃书、往来鸿儒”之书香家庭最为真实的写照。书香能致远,品高乐为善。郑老师伉俪在潜心诗、书、画的研究和创作之余,还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捐献自己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来助学济困,且乐此不疲。他们一家获得了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全国“书香之家”、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汕头市“最受推崇的十大潮人好家风”提名奖等殊荣,实属名至实归!
郑老师对于教育的情怀是热切且深沉的,这种教育情怀总是自然地融入到他的诗词对联作品中。如他的《教研求真》一诗:“教坛耘籽卌春秋,研究育苗方策优。求索茫茫如探海,真情化作劈波舟。”可见其四十年教坛中上下求索执着追求的钻研精神。在2021年贺岁之时,郑老师更是别出心裁地为区教师发展中心各科目的教研员各拟一联,如语文科的“教语法修辞,秉笔挥书民族语;研文言白话,开怀诵读纵情文”;化学科的“常为催化剂,催化新生事物;时作芳香烃,芳香学苑师俦”;音乐美术科的“赤白黑青黄,色彩亮丽,绘成缤纷画卷;宫商角徵羽,音声和谐,奏出明快乐章”……每副对联对于每个科目的描述都那么恰如其分,对仗平仄拿捏有度之余尽显学科特色,令人拍掌叫绝!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郑老师带领我代表汕头市参加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郑老师兴奋不已,在归途中即兴作题为《咏林继文老师参加广东省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夺冠》诗一首:“《山中访友》动真情,《月满西楼》笔墨精。对答如流素养好,蟾宫折桂第一名。”诗中巧妙地嵌入我在大赛中执教的课题《山中访友》和我吟诵加书法展示的内容《月满西楼》。这真如他自己所说的“身边同坐一眠醒,吾表诗情句已成”。当然,这里更多的是郑老师有感于年轻老师成长的欣慰和自豪,也折射出这么多年来郑老师对于一批批年轻教师的用心指导和引领。
如今,郑老师四十年的杏坛使命即将圆满完成,他热爱教育、精于教研的深切情怀,他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他乐于读书、勤于创作的深厚积淀,他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都融合在这本厚重的《犁铧集》中,相信他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会带给读者良多的收获与启发。
林继文
2021年8月24日
(作者系广东省特级教师,龙湖区名教师,郑列勤老师的继任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