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丁冬”还是“叮咚”?——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出现错别字”的答疑
市民巫先生反映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第一页中“泉水丁冬”的“丁冬”是错别字,要求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谢谢巫先生对教材及其语言文字的关注。
该问题的出处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对该教材的问题,解释权当属人民教育出版社,我们作为区县教育部门,不具备对教材的解释权。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出版的,一般情况是不会出错的。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语言文字法关于异形词的处理原则,一般认为“泉水丁冬”是正确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词条“丁冬”释为:现在一般写作“叮咚”。说明“叮咚”和“丁冬”通用,即是说,两个词都是正确的。教材中使用“丁冬”,可能是根据我国语言文字法关于异形词的处理办法,本着简便、易记的原则,才将课本中的“叮咚”改成“丁冬”。
一般情况,编写教材时,对于未列入《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异形词,在原则上可以自由选用词形,大多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词形,并参考其他权威性辞书(如《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辞海》《汉语大辞典》等)来选用词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四版)里,“叮咚”被弃置不用,而以“丁东”为推荐词形,“丁东”“也作丁冬”。2001年编写的教材,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主要依据,选用了“丁冬”作为教材用词。在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于这个词语的处理,又以“叮咚”为推荐词形,“也作丁东、丁冬”。 “叮咚”的词义是表示声音的,它们的词形带有表示声音的“口”旁,词形本身就能显示词义,使人产生由形及义的联想,因此构成人们乐于选用“叮咚”的稳固的心理基础。可见,“丁冬”这一词形的选用,是在当时条件下做出的选择。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将会向有关教材出版部门反映,为教材修订时提供参考。
汕头市龙湖区教育局教研室 郑列勤
2014年4月3日
张碧珊作品 《有余图》38cm×33cm 2016年作 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