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你好!来信已收到,获悉儿在学校很快适应生活,与室友相处得很融洽,以及儿子的才艺得以展示,我们一直牵挂的心就放下来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儿子初离家门到千里之外的上海读书,父母免不了牵肠挂肚,天冷了担心你受凉,吃饭时挂念你没吃饱,外出时祈祷你平安顺利。这大概就是亲情的体现吧。
来信中你说“周末是比较枯燥的”,电话中你也说“感到星期天无聊,甚至讨厌过星期天”。其实,休息日正是你学习生活中自由支配的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时间,过得愉快不愉快,关键是你会不会合理地支配时间,会不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充实。你必须清楚,读大学是来求学的!不要以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从此可以马放南山,把学习的劲儿松下来。我们可以如此通俗浅显地解释“读大学”——读书,学到大大的学问。因此,大学的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是读大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良药,善读可以医愚。”“腹有诗书气自华。”“白首方悔读书迟。”“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自古劝人读书的名言警句不胜枚举,不必赘述。你还记得我们游上海豫园时看到“得月楼”那副对联吗?“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此联写得真妙,把读好书与交好友比喻得很恰当,很有感染力。我说来说去,无非劝你多读好书。为什么呢?
首先,读书是崇尚高雅的行为。读一本好书,就如与高尚的人交往一样,会从书中获取好多知识,得到某些启迪,从中了解社会,了解道理,体验生活,体验人生。法国作家莫洛亚说:“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人三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言语无味。由此可说,读书,会使人生活更充实;读书,会使人提高涵养;读书,会使人变得更美好。
其次,读书其实也如打球、玩游戏一样是一种娱乐。一般的娱乐活动仅仅是娱乐而已,而读书,真正投入地读好书,是在娱乐的同时得到了好多受益匪浅的,甚至是终身受益的东西。梁实秋先生就曾经论述读书是快乐的,他在《书》这篇散文中写道:“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的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行吟泽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李白、杜甫也会联袂而来……亚里士多德可以把他逍遥廊下的讲词对你重述一遍。这真是读书乐。”
第三,读书是幸福的。著名作家赵丽宏有一篇散文叫《躲进书里》,他说:“不管人世如何喧嚣拥挤、动荡不安,有一个好所在永远可以成为你的避风港,成为一间与尘嚣隔绝的小屋。你可以躲进去,独自面对一个丰富有趣的世界,把烦恼和焦躁忘记得干干净净。这个好所在便是书。”确实如此,躲进一本好书里,犹如上高雅的乐厅欣赏韵味无穷的音乐,犹如在高级剧院观赏精彩的节目,犹如到著名的景区饱览胜景,多么惬意啊!我非常向往有一个清清静静的环境,没有什么干扰,静静地读书,那该是多么幸福啊!只要能静下心来读书,宁静致远,视野开阔,梦幻飘飞,生活也就充实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聊,更不会讨厌休息日了。
现代的学习理论提倡终身学习,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人精力旺盛,记忆力好,思维敏捷,无论学习什么都很容易入门,这时期所学的东西往往一生难忘,深深地刻在脑子里。这一点我很有体会,我中学时读的课文,好多至今还能背诵,可是近年所读的内容,常常今天读了背了,可是过不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常常感慨时间不能倒流,感慨人生不能再年少。因此,人要好好珍惜青少年的黄金时间,不然,错过了最佳时期,可能读书就不会有最佳的效果。还是唐诗说得好:“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须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趁着年轻时,把“金子”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吧。
当今出版业高度发达,书籍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读书一定要选择好的书。因为“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朱光潜语)。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建议青少年多阅读经典,他说:“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那些经典。”我对温教授的主张很有同感。每一部经典名著都是在书的浩瀚海洋中经过大浪淘沙存留下来的,是经过无数读者推荐才流传下来的,是经过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时间,严格评选下来的。中国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经年不衰。两千多年的封建史,离不开“四书五经”,这是为什么?如果这些经典没有值得吸收的精髓,能有如此根深蒂固的生命力吗?
当然,多读经典是一个提倡,读书要如鲁迅先生说的“如蜜蜂采过许多花然后才能酿成蜜”,要博览群书,博中有专。非博无以广才,非专无以成学。(仿诸葛亮《诫子书》语)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总结出四点读书经验很值得读书人借鉴:一是精其选(选有价值的书精读),二是解其言(读懂书中的语言文字),三是知其意(在文字以外体会书中的精神实质),四是明其理(明白客观的道理在作者主观上的反映)。总之,书多人贤,世事洞明,事理通达,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能适应当今知识时代的需要。
我最近买了《四书译评》《史记鉴赏词典》等,都是中华经典书籍,正读得投入,很有感悟。爸爸妈妈这一代人在青少年时代,想读书也找不到书来读。后来,我们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把丢失的时间夺回来,拼命地读书,可是那时已参加工作,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压力使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读书,而且读书的效果也不如当年。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好好地补课,而且应该把读书学习当成终身的事,如吃饭饮水一样每天必不可少。我从《论语》中读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从读书的角度不妨补上一句:“贤者乐书。”
把读书和其他健康的、有益身心的文娱活动统一起来,就会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这样的话,课余读读书、打打球、游游泳、吹吹笛,或者参加社团活动,你一定会觉得时间不够的。
热爱读书吧,亲爱的儿子!做一只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中辛勤采蜜吧;驾起阅读的小舟,到知识的海洋遨游吧;握着刻苦钻研的钥匙,去打开人类累积下来的知识宝库吧!
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你的爸爸妈妈
2006年9月24日
【说明】这封家书的背景和意义:
这封信写于2006年9月24日,是儿子郑云程上大学二十多天时,父母针对他的一些思想动向写的。许多孩子冲过高考的大关后,一上大学就松劲了,有的同学无心读书,沉迷玩乐,我家孩子则感到惘然。虽然那时已有手机,通讯很方便,但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用传统书信的方式与孩子聊聊,使他印象更深刻一点。这封信的主题是鼓励孩子潜心读书。儿子读了这封信之后,受到了启发和教育,苦心读书。课余时间,别的同学都出去玩玩,儿子却在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几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过,儿子没有虚度,顺利毕业,并通过全国公务员考试,进入海关工作。直到现在,儿子都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坚持读书学习。这封家书对他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正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