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残垣断壁到浴火重生

从残垣断壁到浴火重生

11月的莫斯科,下午三点,太阳的位置已经很低。当记者团成员到达展馆门外的时候,阳光倾泻而下,修缮一新的展馆散发出非常柔和的光芒,让人难以想象这座俄式小楼所经历的沧桑变化。展览馆副馆长马先军为记者团成员介绍了这座建筑的历史。

沙俄时代,它是当地贵族的庄园,几经易主之后,1917年被苏联政府收归国有。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度成为集体农庄宿舍。二战结束后,庄园主楼、厢房和庭院建筑均被改为住宅。甚为可惜的是,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几乎全部被毁掉了。1960年8月30日,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部长会议决定,将该庄园定为历史文化遗产。但2009年和2010年发生的两次大火,使这座红色建筑面目全非。

2010年3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时任总理普京就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达成共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共同见证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的补充议定书,确定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作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的分支机构管理和运营,并与戈洛杰茨副总理共同出席了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启动仪式。在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亲自推动下,中共六大会址修复工程和常设展览馆展陈工作作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的重点工作顺利推进。2016年6月20日,全部修复工程竣工并顺利通过中俄联合竣工验收。7月4日,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举行建成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修复之后的建筑,仅剩位于二楼阳台的遗址墙能够让我们略窥几许历史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