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柔情
如果要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俄国人,“北极熊”是首选,而熊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然融入俄罗斯民族的日常。
网络上不乏俄罗斯人赤手与黑熊搏斗,俄罗斯夫妇收养小熊成为家里“熊孩子”的新闻。世界杯期间俄罗斯首场5∶0大胜,更有球迷载着一只吹喇叭的棕熊游街庆祝。
除了这些略显夸张的事实外,熊是莫斯科街头出现频率很高的元素。无论是俄超联赛的三色巨熊Logo,还是市集建筑中的黑熊元素,抑或是广告牌中常见的熊形象,熊与俄罗斯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生猛地诠释着一部分的民族个性。
但如此坚毅又强硬的民族却是不失可爱的。越是剑走偏锋背后,越可能是发自内里深刻的忠贞与温柔。拿命来喝酒,与野兽作伴,一根筋的人总是一心一意只认准自己的目标,或许俄罗斯人的行事作风略显鲁莽笨拙,但谁又敢说这不是一种至纯至善呢?
他们热衷决斗,却也绅士得吓人,无论是雨天自带备用皮鞋前往剧院看剧,还是冬季参观美术馆褪去大衣后仍衣着优雅;他们生性高冷,却坚持着某种浪漫,随处可见的24小时花店,和出现在公交、地铁、街头的手捧鲜花的人们;他们看似急躁,却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平心静气看一本书打发时间。
尤其在冬季,几乎每种室内场所都有专门用于外套存放的衣帽间,那种木制的、复古的衣帽间,也成为这种柔情中的重要一环。除了冬季供暖便于人们适应室内外温差,进门把衣服挂起来也是一种对他人的礼貌,同时男士帮女士脱下或披上外套是作为绅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走在莫斯科街头,时不时就会经过一家花店,有的如报刊亭般大小,有的则装修精致引人注目。超市里每天会专门空出一小片空间出售新鲜花束,大学里亦有专门的花铺。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俄罗斯人对看书的狂热。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就号称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
俄罗斯国家人口约1.4亿,私人藏书高达200亿册,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看书就如吃饭喝酒般稀松平常,在飞机、地铁、公交上常常看见捧着本书消磨时光的俄罗斯人,甚至忘我到不舍多分一秒去观察周遭。
隐匿在“战斗民族”铁血冷酷背后这些彰而不显的柔情,或许才是俄罗斯人深入骨髓的冷漠和直率的真正原由。因为他们有值得骄傲的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所以除此之外的一切即使被直接粗暴地呈现出来也无伤大雅。
别尔嘉耶夫谈及俄罗斯民族特性时称:“俄罗斯民族只能在极化性和矛盾性上与欧洲民族相比,它是更加直爽和更富有灵感的民族,它不懂得方法而好走极端。”这句话既指出俄罗斯民族的纠结性,也揭示了这种纠结的合理性。
11月,莫斯科街头寒冷的夜风中,迎面走来一位裹紧大衣的俄罗斯人,擦身而过时,一声突然的“你好”盘旋开来。他们面无表情,他们如此亲切。
(2019-12-05发表于《新闻晨报》App"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