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求学的钢琴少年
2025年09月26日
异国求学的钢琴少年
我们在俄罗斯顶级音乐学府——莫斯科格涅辛特殊音乐学校见到本期人物报道的主人公——邵子瑜小朋友。在清冷的夜色里,他瘦小的身躯裹在宽大的羽绒服里,站得挺拔而笔直,脸上是与这个年龄不相符的冷静。
虽然是低龄段的学校,除了潺潺的音乐声,这里甚至听不到孩子的打闹和喧哗声。相对于能侃侃而谈的母亲,邵子瑜小朋友较为羞涩寡言,我们预先准备的采访提纲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因为得到的回答总是简短且出乎意料,让我们措手不及。所幸同行中有一位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记者,他的采访技巧逻辑清晰,并能自然地根据采访者的回答继续往下挖掘,问题的设置又较为细致,帮助我们获得很多生动有趣的细节。在象牙塔里多年的我们,正需要明白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差异。
将纷繁复杂的采访资料撰写成稿件难度很高,小组四人分配了录音转文本的任务,一起搭建报道的框架,反复确认信息源,才确定下来剪辑和撰稿的任务。这次的人物报道让我明白,记者从来不只是文字的搬运工,没有敏锐的观察、层层深入的采访、丰富的同理心,笔端很难流淌出客观但字字珠玑的文字。联想到当下纸媒的困境和碎片化阅读的趋势,让人嗟叹惋惜。
同为一个国家的金融中心,如果说上海是戴着珍珠耳环的少女,那么莫斯科就是面带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我们对这个毗邻的国度有着无限的好奇,但受自媒体报道的极端案例影响,往往只记住他们徒手搏熊的英勇、风雨无阻的俄航、喝高浓度酒的嗜好,却忽略了他们也有婉转深情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优美震撼的《天鹅湖》芭蕾舞、深沉压抑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虽然七天的所见所闻并不能概括莫斯科的全貌,但拨开莫斯科上空的云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念旧、崇艺、柔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