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感受艺术的温暖
吴依婷
于莫斯科河畔,于街道一隅,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已经矗立逾百年。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于1856年由莫斯科富商、艺术收藏家帕·米·特列季亚科夫创建。随着参观的人数和收藏品越来越多,由画家维克多·瓦斯涅佐夫设计,依照俄国童话形式建成新馆,收藏苏联以及苏联之后的艺术作品。画廊共分60多个展厅,以创作年代先后为序,其藏品从11世纪到20世纪各国各时期均有涉及。
作为世界上收藏俄罗斯绘画艺术作品最多的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可谓莫斯科的艺术心脏。它始于艺术,却远不止于此。
将近零度的俄罗斯总让人瑟瑟发抖,然而这冬日的寒风丝毫无法阻挡人们对艺术炙热的向往。
白日,画廊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热爱艺术的人们,在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着一场对艺术瑰宝的朝圣之旅。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受众面极广。孩童、青年、老人,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内心的一丝向往。沉寂百年的画作们也因为人的加入而温暖生动起来。
馆内随处可见带着孩子们来参观画廊的老师、专注的孩童、严肃的长辈,俄罗斯的孩子们从小接受艺术熏陶,在一幅幅画作中逐渐建立起对国家历史的认知。
展厅中央,一位女士奋笔疾书,专注地记录着所思所想。或许她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又或许是相关领域的爱好者,我们不得而知。她在欣赏艺术,而我们在欣赏她。
老人们也是画廊的常客,相比年轻人,岁月的沉淀也许会让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内涵有更深的感触。
外国的游客也不用担心语言障碍,不同时期的展厅内均设有三种语言(俄语、英语、中文)的文字介绍,帮助世界各国的参观者了解某一时期绘画作品的时代背景、绘画特点和知名艺术家等信息。
除了文字介绍,参观者也可以选择租借各种语言的电子讲解软件。该软件可以根据持有者的观赏路线感应最近的画作并加以讲解,帮助他们更细致地了解艺术作品。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内也随处可见贴心又周到的小设计。考虑到一些腿脚不方便需要坐轮椅的参观者,画廊部分主要台阶处设计了机械升降楼梯,帮助他们更自如地在画廊中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静静地坐在画廊内,默默守护着艺术,守护着历史。
可以说,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是展现俄罗斯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扇窗户,也是时代和历史的缩影。它厚重,因为有沉甸甸的艺术价值;它温暖,因为有这群爱着它的人。
入夜,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也渐渐归于平静。
(2019-12-13发表于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