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大街上的小调
杜逸之
在小学的地理课上我便开始憧憬俄罗斯这片辽阔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吸引我的不再仅仅是经纬度所带来的神秘感,而是其灿烂的历史与文化。这也是我报名此行的原因。
比起我到过的其他国家,俄罗斯显然并不那么商业化。在莫斯科,不会说简单英语的服务员让点菜的游客寸步难行;其他城市遍地开花的连锁便利店被地方中小型购物超市所取代;慵懒的外卖专员以及兴致缺缺的推销者……这或许就是俄罗斯经济情况的一个表层显现,抑或是这个民族性格特征的体现,他们不善于与外界交往,享受着自给自足的安适。
而莫斯科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之行却为我提供了不一样的视野。一间朴实的小教室中集结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有趣灵魂——他们仪表堂堂,衣着时髦,不怯于表达自己,每个人都很自信。这是在我眼中自己所缺失的特质,同时也是非常吸引我的地方。在这里,我对中文、中国文化输出的力量之大有了全新的认识。当亲耳听到孔子学院学生口中说出“华为公司”“深圳是非常浪漫的城市”等话语,我心中的文化自信悄然升起。
此行之前我便对莫斯科的艺术氛围久有耳闻,在抵达这座城市的第一天,这个印象便不断深化。这里的所有建筑都保留着岁月的痕迹,即便是规模最大的商场也是浓浓的古典风格,历史在这里仿佛不曾被抹去。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顶楼,我设想可以瞭望如同陆家嘴那样的水泥森林,但看到的仍然是低矮的欧式建筑,那唯一一片高楼大厦竟显得如此违和。在这里,古朴才是主旋律。
关于责任的一课在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开展。莫斯科西区的友谊大街上,坐落着一座庄重大气的建筑,门前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这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新闻参赞苟永海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并分享了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他用21个字简洁明了地阐释了他对当代年轻群体的理解——不缺人手缺人才;不缺学历缺经历;不缺活力缺定力。作为外语院校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促进中俄关系发展为己任,潜心钻研对外宣传相关的新闻规律,放眼全球勇于实践,把握好国家政策方向,以卓越的思维能力与超前的观念视野在中俄双边关系发展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会谈结束后,苟永海参赞向我们赠送了“中俄媒体交流年”纪念章。
走出使馆,背包记者团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感触颇深,不仅对中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理解,还深切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新时代是新的里程碑,相信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在青年人的不懈努力下,新时代中俄关系必将行稳致远,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向前发展,让两国关系继续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如今,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外宣领域人才的要求势必更上一层楼。苟永海参赞表示,对外宣媒体人而言,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是不一样的,要摸清受众的心理,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用对方习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惟其如此,两国才能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关系发展水平。
乘坐在告别莫斯科的飞机上,心中已然在期待着和俄罗斯的下一次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