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汉语,找工作更吃香
大学毕业后,那思佳利用汉语优势成功进入莫斯科的华为公司工作。“工作很开心,因为可以和他们说汉语”,在与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那思佳深刻地体会到了两国文化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所以我必须要继续学习汉语,学得更好,才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如今在莫斯科,像那思佳一样,需要在工作中使用汉语的人不在少数。近年来,中方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逐渐加快,两国的民间贸易、文化交流也愈加密切,学习汉语在今天的俄罗斯,也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懂汉语的学生有着更强的竞争力。
坐在那思佳前边的叶莲娜,在莫斯科的一家化工企业工作,与中国越来越多的贸易往来让她开始学习汉语。她坦言,一开始学习中文是为了“换个更好的工作”,或者“得到升职”。同班的奥尔加学习汉语的初衷也差不多,“中国人是我们公司的供应商,我们经常去广州做展览,学汉语可以帮助我的工作。”
叶莉娜觉得自己会一直把汉语学下去,“汉语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奥尔加则对中国的饮食文化着迷,特别是四川菜系。汉语于她而言,已经不再仅仅是工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而是具有无限魅力的一种文化。
“我的儿子听我说汉语,也想学。”奥尔加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与刚刚上幼儿园的儿子用中文交流,教他说“你好”“谢谢”等简单的中文语句。她正在帮孩子寻觅合适的汉语学习班。
如果说开始学习汉语是出于很多现实因素的考虑,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她们却被中国文化的感染力所征服,越发喜爱中国了。汉语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文化世界。
晚上九点半,课堂已经接近尾声,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手机,点开微信,查看老师今晚布置的书面作业:以“我的习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罗曼皱了皱眉头,“我又要写字了,希望能好看一点。”微信是俄罗斯学生与中国老师沟通的工具,作业的分发、学习问题的交流都通过微信进行。
迪拉是几个学生里唯一会发朋友圈动态的人。10月2日,她的朋友圈是“中国国庆节快乐!”三面鲜红的中国国旗,恍惚间,让人忘记了她是一个俄罗斯姑娘。
(杨畑畑、杜逸之、戴乐彤对本文亦有贡献)
(2019-12-05发表于《新闻晨报》App"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