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困难:高强度的学习生活
老师的认可,只是邵子瑜异国音乐求学之路的第一步。
“在决定和这个老师学之前我就下了很大的决心,但真到这了,还是感觉决心下得远远不够”,吕靓坦言,当初来莫斯科是以旅游的名义把孩子骗过来的,“说的是7天就回去”。
那时邵子瑜刚满7岁,在国内只接受了半年的小学教育,学习习惯还未养成,贪玩的天性尚未改变,注意力也很难集中。
在Elena Berezkina老师的回忆中,学琴的前三个月,邵子瑜总是会呆呆地盯着她看。“回家之后他总问我,为什么老师的眼睛和鼻子和我们不一样,所以一开始他的注意力都在这上面。”吕靓说。
跟着Elena Berezkina老师学习了七个月后,邵子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格涅辛特殊音乐学校。这所学校选拔学生的要求极高,当年的招收情况是80人取10人。即使被录取,每年的学费也将近10万元人民币,邵子瑜因成绩优异而被免除了学费。
入学后,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实施导师制,从四年级开始实行淘汰制考试,一旦专业课和视唱练耳总分排名低于前50%就直接退学。“被录取的学生都铆足了劲想留在这里,即使被淘汰,第二年也会想办法再考回来。”吕靓说。
每天,吕靓独自带着邵子瑜保持着学校到家两点一线的生活,除去学校固定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时间,邵子瑜每天要花近7个小时练琴。
周围云集了如此多优秀的竞争者,邵子瑜却没有太大压力,谈话中唯一忌惮的就是他的老师Elena Berezkina女士。“我要是弹不好她会发疯、大喊,我就会害怕,很想哭。”
让吕靓下决心来俄罗斯的,正是这里有别于国内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国内按部就班的钢琴教育,Elena Berezkina老师不会按照固有的练习曲顺序教学,也没有分级的概念,“不是说练完3级的曲子,下一阶段就该练4级的了,老师可能会直接让你练7级的,就是按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其实,专业课没有教材,老师甚至不会提供曲谱,就是直接把曲名写给家长。”吕靓说,邵子瑜最无法接受的是老师的不按常理出牌,“布置了一首曲子,他练了几天后,觉得自己弹得很不错了,等着老师表扬,结果老师直接教了一种新的弹法,把前面的全盘推翻,他只能回去接着练”。
俄罗斯在艺术教育方面的特色也让吕靓深有感触:“这边音乐学院的课程涉及范围很广,比如节奏课和合唱课国内就完全没有”。
她记得第一次陪邵子瑜去上音乐欣赏课,上课的形式就是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画画,是一个把感受和想象具象化的过程,“俄罗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优秀,我们根本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