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到就去做了”

“我是想到就去做了”

杨歌来到俄罗斯算是一次偶然。高中毕业后,同学告诉她有一个赴俄留学的机会,可以免学费去俄罗斯学习语言,学成后回国做翻译。“我当时就觉得,这个项目还不错,就决定去了”,于是,杨歌拿上机票,只身来到了俄罗斯。

到了俄罗斯后,她却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感。“当时我身边的俄罗斯同学都会问我,你为什么要来俄罗斯?”几次用“不知道”搪塞后,杨歌发现自己无法再回避这个问题,20岁的她第一次对自己和未来产生了恐惧。

那时,杨歌选择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消除这种迷茫感——把所有自己想做的事写下来,然后把最不可行的划掉。

报考莫斯科电影学院表演系是没有被划掉的那一项,但也并非排位靠前的那一项。杨歌说,只是想到做演员可能会带来快乐,所以给了自己一次去报考的机会。“没想到竟然真的被录取了”。

进了表演系,杨歌的人生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大一时,因为同学的一句玩笑,她就参加了俄罗斯达人秀,最后竟误打误撞获得了冠军;同年暑假,她又参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到了大三,杨歌又被破格招入俄罗斯著名的果戈里中心剧院参加话剧演出。

谈起自己最初开挂式的经历,杨歌坦言自己的东方脸给她带来了很大帮助。她说,和国内的演艺院校不同,在俄罗斯,学生未完成学业前,学校禁止学生参加商业类的演出。

“我能在上学期间参演电影,并被话剧院提前录取,是因为他们的演出正好急需一张东方面孔。”杨歌说,同时,导师考虑到她也急需收入缓解经济压力,才给她放了行。

渐渐地,杨歌不再刻意去寻找人生的方向,她发现兴趣成了自己最明智的向导。“从进入大学开始直到毕业,我都没有再为未来忧心过,因为我一直在忙,忙着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种随心的生活状态一直保持到现在。两年前,在参加完俄罗斯好声音第六季的比赛后不久,杨歌在话剧表演、录制专辑的同时又开展了一项新的事业——电影制作。

“我有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所以我想要拍电影,把这个作为表达自己的方式之一。”杨歌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牛》就寄托了她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牛》的灵感来源于我自己的一段情感经历,里面有我想表达的对于爱和性的理解。”

事实上,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杨歌没有拉到任何投资,只是凭借两个机位、一位剪辑助手,完成了这一部个人电影。这看似艰难的制作过程,却因为她内心强大的动力变得富有乐趣——“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时,我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去完成它,即使面前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