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色温

二、色温

色温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人们眼睛所感受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当某一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光谱分布,与不反光、不透光完全吸收光的黑体在某一温度辐射出的光谱分布相同时,就把绝对黑体的温度称为这一光源的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低色温光源能量分布中,红色光辐射相对来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集中,蓝色光的辐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如下:烛光为1 930 K,钨丝灯光为2 800 K,荧光为3 000 K,新闻摄影灯为3 200 K,中午阳光为5 400 K,电子闪光灯为6 000 K,日光灯为7 200—8 500 K,蓝天为12 000—18 000 K。

色温偏低时拍摄的照片色彩会偏黄色,在色温偏高的日光灯下拍摄的照片会偏青色。当拍摄环境的色温与照相机设定的色温不符时就会造成这些现象。拍摄期间,能否对色温进行正确设定与调整非常重要。为此,可通过正确设置相机色温值来实现色彩的正确还原。当机内色温值与外界一致时,相机就能正确地表现白色。当外界色彩是3 000 K,而把相机色温值设置为8 000 K时,拍摄的画面就会偏暖,因为机器会认为外界的色温是偏蓝色的,因此需要增加黄色来中和蓝色,以实现还原白色的效果。同理,如果把相机色温值设置为1000 K,画面就会偏冷。通过设置不同的相机色温值,可以实现不同的画面效果,从而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色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色温实现画面的白平衡。为实现中性的色彩取向,当画面偏蓝时,可提高色温值,为画面加入暖色(黄色),从而实现白平衡之效。同理,当画面偏黄的时候,可以降低色温值,为画面加入冷色(蓝色)。

(2)利用色温特性渲染色彩。不同的色温对人心理层面的影响不同,在渲染画面氛围时,可借助色温辅助人们表达感情。如果想营造温暖、明亮的画面氛围,可提高相机色温值,让画面呈现出暖色调。

(3)与色调工具结合使用。可把色温和色调工具结合起来,以调整画面的白平衡,渲染画面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