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的选题与创作

第四节 纪实摄影的选题与创作

纪实摄影在日常摄影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摄影艺术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

面对社会中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问题,纪实摄影师要勇于承担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积极关注并把那些能够反映重大社会问题或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作为纪实摄影创作题材。如解海龙用了10年时间、行程2万多公里、走遍中国128个县拍摄的作品《希望工程》,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状况,他用照片替农村孩子争取到受教育的权利,用照片改变了贫困孩子的命运,推动了全社会关注失学孩子的社会现实问题;袁东平在天津、北京、湖南、四川、贵州等全国7个省市十几家精神病院拍摄的作品《精神病院》,反映了精神病患者生活状况,引起了人们对精神病人的高度关注;侯登科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视角,倾其毕生精力追踪拍摄的一部画册《麦客》,记录了“黄土地上的候鸟”——麦客的真实生活状态,将中国农民的生活忠实地记录下来,展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智慧;黄利平用镜头对着自己的家园与乡亲而拍摄创作的《黄河滩区》,忠实地记录了黄河滩区农民简朴、辛劳的生活,深深地融入了作者对那片土地的认知,对父老们的爱恋,作品以平实的视角讴歌了父老乡亲质朴而伟大的品格;王征以其平实自然的社会纪实手法拍摄创作的《西海固》,展现了回族民众聚居区——宁夏西海固普通民众的现实生存状况,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并被誉为“西海固的影像代言人”。

在纪实摄影的选题与创作过程中,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

生存环境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纪实摄影要积极关注人类命运、揭示人性、直面现实,诸如人类面临的环境、能源、人口、粮食四大问题,应作为纪实摄影师长期关注的重点,森林、草原、矿产、野生动物等资源保护问题,也可作为纪实摄影关注的题材。纪实摄影还可以用镜头来表现战争、伤痛、疾病及不幸,促使人们思考。

2.关注社会边缘人物

纪实摄影可通过对社会边缘人物的关注来揭示某些社会现象,这也是纪实摄影师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3.关注民意

纪实摄影要关注民意,避虚就实,避免走入唯美、猎奇、底层的误区。一防走入唯美误区。一些纪实摄影者醉心于精美构图和唯美画面的光影效果,却忽视了关注民意,以致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二防迈入猎奇误区。一些纪实摄影者喜欢到偏远的异地、异国拍摄,虽能拍到一些富有视觉张力的照片,但由于挖掘不够深入,大多反映的只是一些表象。 三防一味关注底层。有些纪实摄影者把目光放在拾荒人、乞讨人等非典型阶层上,而忽视了真正的民意。

要想选好纪实摄影题材,创作出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就要苦下功夫,对社会深入思考,全面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以独特的摄影纪实语言,讲好身边的纪实故事,使之有深度、有细节、有人性、有持续性。如唐辉吉曾用20年时间拍摄记录广西南宁中山路(原名叫马草街),以镜头讲述身边的故事,让人深切感受到这里“晚上似天堂,白天如草房”的美好。因而,纪实摄影要以记录生活现实为要,其作品要起到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