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意境的审美效果
在新闻摄影意境体现中所产生的“所见者真”“所知者深”的审美意境,是获得良好审美效果的必备条件。新闻摄影在带给受众“沁人心脾”“豁人耳目”的同时,也带给了受众内蕴持久、灵深远阔的审美之效。
1.内蕴持久的审美意境
从新闻摄影的角度来看,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是内蕴持久的,且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新闻摄影作品通过塑造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达到画面表现形式、内容、意境的统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唤醒和激发受众的真实情感,使得新闻摄影作品成为舆论的中心、关注的焦点。如我国著名摄影家吴印咸于1939年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白求恩大夫》,在几代人心中扎下了根。时至今日,作品仍带给人感染力与震撼力。其产生的内蕴持久的艺术魅力是由新闻摄影意境所蕴含的真实情感所决定的。景真、情真是新闻摄影意境产生艺术魅力的首要条件。《白求恩大夫》之所以能感人,就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真人真事,抒发了真实情感。作品中表现的白求恩大夫抢救伤员的场面对人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新闻摄影意境的产生,要求作品不但要有真实性,还要有新颖性。真实性与新颖性的完美统一,有助于更好地体现新闻摄影作品的意境。新闻摄影作品形象新颖,能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容易给受众留下思索和想象的空间。如在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访问中国时抓拍的《苦难的眼睛》,画面呈现的是在南京市民买米队伍中的一个愁容满面的男孩,体现了当时人民的悲惨和苦难,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其真实与新颖的视觉表现使作品产生了内蕴持久的意境。
2.灵深远阔的审美空间
对审美空间的直接理解就是在新闻摄影表现形式上留白,让人产生想象与联想。画面中留白所产生的引导力是非常活跃的,它引导人产生联想,在新闻摄影中留有一定空间,从而产生丰富的审美意境。新闻摄影者把灵感物化在新闻摄影作品中,蕴含了新闻摄影者的审美理想与对信念的追求,它是对真善美的呈现,是心灵之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