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构图要素的把控

二、风光摄影构图要素的把控

1.风光摄影构图的四个阶段

(1)艺术构思。通过对被摄景物的观察、比较、酝酿、思考,确定表达主题。

(2)艺术处理。运用摄影造型手段,包括构图的形式、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拍摄时机的把握等,对拍摄风光进行形态塑造。

(3)完成拍摄。把握最佳瞬间,特别是在光线复杂、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尤其要坚决果断地按下快门,将最佳瞬间定格。

(4)后期制作。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可进行二次构图,即通过对画面的剪裁来弥补前期构图上的不足,同时可运用数字技术修整影像,使摄影作品更加完美。

2.运用与控制好景深因素

在风光摄影中,有效运用景深非常重要。景深就是被摄主体成像清晰的范围,景深大,影像清晰的范围就大。在通常情况下,景深大可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景深小则有助于画面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可通过调控光圈、焦距和摄距来控制景深范围:(1)通过调控光圈口径控制景深。光圈口径越大,景深越小;光圈口径越小,景深越大。(2)通过调控镜头的焦距控制景深。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焦距越短,则景深范围越大。(3)通过调控摄距的远近控制景深。摄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摄距越远,则景深范围越大。

3.善于运用好超焦距

超焦距是指当镜头对焦至无限远时,景深的最近清晰点至镜头的距离。运用超焦距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景深。其方法是:确定拍摄时所要使用的光圈,再将镜头调焦环上的无限远符号调至与景深表上光圈对应的位置,这样在拍摄时无须对焦即可让所摄风光处在清晰的景深范围之内。运用超焦距拍摄风光,如使用广角镜头,画面景深范围则会更大。

4.选择并运用好前景

前景是处在被摄主体前面的人、景、物,构图时通常将花草、树木、石块等作为前景(图9-9)。在风光摄影中常有“一步一景”之说,即在很小的变化中就会产生新的景点,这种变化既包括拍摄点的移动,也包括前景的选择和运用。运用好前景,可丰富画面的语言,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前景的形状、线条、结构、色彩要为主题思想的表达服务,与主体紧密联系,成为整体的一部分。通常将成像大、色调深的景物用作前景,并用它来点缀大场面和远景。如在秋景拍摄时可用红叶或黄叶作为前景,则显得秋意更浓。

图9-9 《月色》

前景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和纵深感。前景由于成像大、色调深,与远景形成明显的大小和色调深浅的对比。有前景的画面有起伏,因为前景的存在使主体和背景有了参照物,从而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和透视感(图9-10)。

图9-10 《项王故里暮色》

此外,前景还能均衡画面,增强画面美感。用一些规则排列或具有不同形式美的景物作为前景,能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别具一格(图9-11)。

图9-11 《春色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