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相机视频拍摄前的相关设置
(一)设定分辨率、帧速率和扫描方式
1.设定分辨率
数字相机视频拍摄分辨率通常设置为以下几种:4 096×2 160(4K超高清)、1 920×1 080(全高清)和1 280×720(高清)。
2.设定帧速率
数字相机视频拍摄帧速率包括60帧/秒(实际为59.94帧/秒)、50帧/秒、30帧/秒(实际为29.97帧/秒)、25帧/秒、24帧/秒(实际为23.98帧/秒)。60帧/秒和30帧/秒是NTSC制的标准,50帧/秒和25帧/秒是PAL制的标准。如果拍摄的视频要在美国等NTSC制地区的电视台播出就要使用60帧/秒或30帧/秒的帧速率;如果要在中国或欧洲的电视台播出就要使用50帧/秒或25帧/秒的帧速率;而24帧/秒的帧速率最接近电影的视觉效果(电影胶片拍摄的标准速率为24格/秒)。如果拍摄的视频是在网络传播,那么选任意一种帧速率都是可以的,建议选择24帧/秒的帧速率。
3.设定扫描方式
扫描方式有两种:隔行扫描(用i表示)和逐行扫描(用p表示)。对于网络视频来说,建议选择逐行扫描方式,这样在电脑显示屏上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另外采用逐行扫描拍摄的视频素材,在后期制作中可以获得比隔行扫描更好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把分辨率、帧速率和扫描方式这三项或其中的两项合在一起,用一些缩写来描述,如1 080p、50i;720p60等。
(二)设定白平衡
在进行数字视频或图片拍摄时,RAW格式的图片可以很方便地在后期制作中根据需要来改变色温,但视频就不同了。由于相机目前只能记录高度压缩后的视频画面,所以在后期改动的余地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在前期必须尽可能地设定合适的白平衡。如果光源的色温统一,通常机身自动白平衡就可以获得不错的表现。但如果碰到拍摄环境光线比较复杂的混合色温,就比较麻烦一点。相机通常都支持手动白平衡的设定,可以根据机身内置的模式(如太阳、阴天、钨丝灯等)来设定,有的机身可用数字形式来精确调整白平衡。
(三)设定光圈和ISO
视频拍摄时光圈的设定有时候与图片是不同的。图片拍摄时通常只需要考虑单幅画面,而视频拍摄时需要考虑前后几个镜头的衔接问题。比如拍摄一组两人对话镜头(即正反打)时,可能两人所处的位置导致环境光线不同,这时不能轻易通过改变光圈来控制曝光。因为光圈的变化会导致景深发生变化,而当把这样的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时,会觉得很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在拍摄两人时保持同样的光圈,以保证同样的视觉效果。
在较暗的拍摄环境中,提高ISO可将画面曝光控制到合适的程度。但如果ISO值过高,就会让画面产生大量噪点,影响画质。所以,当光线不够时不能一味地提高ISO值,而应该把它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内。比如拍摄一些新闻或记录性质的影片,正在发生的事件是不可再现的,则以“拍到”作为第一要旨,所以即使损失画质,也会提高ISO来保证曝光正常。而电影或广告这类作品,通常对画质的要求很高,在利用佳能EOS系列等数字相机时,建议ISO值不要高于1 600拍摄视频。
(四)设定快门速度
1.确保运动视频的流畅程度
对于平面摄影来说,快门速度越快,越容易捕捉到清晰的动作。但利用数字相机进行视频拍摄时,如果快门速度太高,容易导致视频中的运动变得不流畅。建议将快门速度设定为帧速率的两倍,比如帧速率设定在24或25,则把快门速度设定为1/50秒较为适宜。
2.控制曝光量
快门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进光量就越少;快门速度越慢,单位时间内进光量就越多。通过设定快门速度,可以有效控制曝光量。在曝光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快门速度来获得更多的进光量,但快门速度最低不宜低于1/30秒。
3.有效避免频闪现象
日光灯等人造光源正常是以一定的频率闪烁的,只是人眼可以自动调节来适应这种闪烁,但数字相机会把这种闪烁记录下来,以致所拍摄的视频画面会不停地出现闪烁的条纹。为此,可将数字相机的快门速度设定为当地供电频率的倍数。比如在50 Hz的地区,将数字相机的快门速度设定为1/50秒或1/100秒;在60 Hz的地区,将快门设定为1/30秒、1/60秒或1/120秒。
(五)合理设定音频
大多数相机不允许用户手动控制音频电平,没有XLR的音频输入接口,没有可供监听使用的音频输出接口,音频功能通常是数字相机的薄弱环节。对于佳能5D Mark III以上级别的相机,可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声音状况调整好音频电平。相机上的内置话筒,很难满足声音采集需求,建议选择一支外置机头话筒来提高录音效果。使用外置话筒时,须打开话筒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