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时期的诸侯王

武帝时期的诸侯王

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

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

是故明于性者,天地不能胁也;

审于符者,怪物不能惑也。

——(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节选)

汉景帝实施“推恩令”之后,诸侯王的势力被彻底削弱,结束了藩镇之乱。到武帝时期,诸侯王已经没有实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诸侯国的国相等高级官吏都由中央朝廷任命派遣,诸侯王仅仅作为诸侯国元首享受安逸的生活,毫无政治权力可言。这让那些曾与皇位失之交臂的诸侯王十分不甘心。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发生了一起打击武帝的诸侯叛乱事件。淮南王刘安与衡山王刘赐,在匈奴战争期间兴兵造反。江都王刘建和胶东王也试图响应。

淮南王刘安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知识链接 中山靖王与金缕玉衣

汉墓金缕玉衣

1968年,中山靖王刘胜与妻子窦绾的陵墓在河北满城被发掘,被命名为满城汉墓。其中出土的“金缕玉衣”举世闻名。刘胜是汉武帝的异母兄弟。他不关心政治,沉迷于酒色和音乐,据传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金缕玉衣是刘胜入葬时的裹尸布,由两千四百九十八根金丝缀合玉片而成。

刘安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的《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做出高度评价的著作。他还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该书包罗万象,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

刘安好“黄老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在寿春山炼丹制药。汉想到丹药未成,却偶然间炼成了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

据史料记载,刘安是孝子,其母患病期间,刘安每天用泡好的黄豆磨豆浆加麦芽糖给母亲喝。刘母十分爱喝,病也很快好了。从此,豆浆在民间流行开来。刘安还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

刘安好“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他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他还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汉武帝欣赏刘安的才华。但是,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与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南辕北辙。刘安因此屡遭谗言,与武帝之间也嫌隙渐生。

刘安因父亲刘长之死,对汉朝廷耿耿于怀。于是,他在广招门客的同时,暗自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准备。然而,他的谋反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因门客雷被、伍被以及其孙刘建告密而失败。

雷被精通剑术,在一次与淮南王太子刘迁比试剑术时,失手击中刘迁,惹怒了太子。雷被自感在淮南王府待不下去,便自请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刘安以为他起了叛心,便将其免职。雷被由此心生怨恨,伺机逃出淮南王府,到长安城状告刘安谋反。刘安在淮南国推行黄老政治,与中央朝廷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起了疑心。趁着雷被告状的机会,褫夺了刘安的封地。

接着,门客伍被也将刘安密谋造反之事报告给了朝廷。伍被早已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曾多次劝阻。但刘安不听,还以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

就在刘安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跳出来火上浇油,将自己的爷爷逼向死路。刘建的父亲刘不害是刘安的庶出儿子,不受宠爱,对刘安的其他儿子积怨已久。刘建为了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便趁机也跑到京城状告淮南王谋反。

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

刘安自杀之后,他的兄弟衡山王刘赐因参与了密谋造反,也自杀身亡。

江都王刘建是故去的老王爷刘非的儿子。刘非是汉景帝十分宠爱的儿子。吴楚之乱以后,所置王国皆一郡之地,唯江都国例外。武帝即位后,因刘非素骄好勇,便派遣文学士董仲舒做江都国相,辅助刘非,时加匡正。由于董仲舒常以礼义来规劝刘非,刘非也很敬重他。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在位二十七年的江都王刘非去世,被赐谥号“易王”,其子刘建继位。

刘建是个无恶不作的人,平时常佩着父亲的将军印,载着天子旗出游,耀武扬威。妄自尊大的他,时常想着造反,于是,他常指使女巫用“魇胜”之术诅咒武帝,并私造兵器、私刻皇帝玉玺和百官印信,与其他诸侯王密约造反。几年后,密谋造反之事败露,刘建畏罪自杀,其同党也都被诛。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江都国被除,改为广陵郡。尽管刘建是一个不值一提的人,但他的女儿刘细君却是载入史册的第一位汉室和亲公主——乌孙公主。

胶东王刘寄是汉景帝的庶子。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因原胶东王刘彻被立为太子,刘寄被封为胶东王。刘寄是个不安分的人,曾与淮南王勾结密谋造反。淮南王造反之事败落、自杀身亡之后,刘寄也被揭露出来。刘寄因恐惧发病而死,谥为胶东康王,在位二十八年。

刘寄死后,汉武帝怜悯这位弟弟,便封刘寄长子刘贤为胶东王,奉刘寄之祀;又封刘寄生前宠爱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管辖宏原衡山国故地。

汉武帝时期虽然发生了诸侯王密谋造反之事,但终究还是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藩镇之乱,只是汉武帝一朝的小插曲。

知识点思考 汉武帝一朝的诸侯王叛乱为何能被迅速扑灭?

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经过汉景帝一朝的削藩之后,诸侯国的封地和实力都被逐年弱化。汉武帝继续实施“推恩令”,将诸侯王的权力削弱到最少。从客观上来说,诸侯王国已经没有实力与汉朝廷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