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孙氏经营东吴

江东孙氏经营东吴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唐)杜牧《润州二首》(节选)

孙氏父子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几十年,终于在这里成就了一番功业。东汉末年,孙氏父子成为与曹操相抗衡的一代霸主。

孙权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最初,他只是一名郡县小吏,以勇谋出众,成为本郡假尉,继而成为下邳丞。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之时,他追随朱俊镇压黄巾军,因功被升为别部司马。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在镇压了长沙、零陵、桂阳等地的农民起义后,被封为乌程侯。董卓专权后,他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诸侯联军,率军从长沙北上,途中攻取了南阳,被袁术任命为破虏将军,驻军鲁阳,并连续进击董卓,斩杀其都督华雄。董卓转移至关中后,他奉袁术之命进攻刘表,在襄阳城下被刘表部将黄祖的士卒射杀身亡。

孙坚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孙策和孙权相继支撑着江东的局面。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少年英才,具有谋略,且交游广阔,与周瑜等人建立起了生死不渝的友情。孙策先投奔袁术,因得不到信任而转向发展江东,并很快统一了江东各郡县。他知人善用,亲自担任会稽太守,并让亲信官员担任其他郡守,以张昭等人为谋士,在江东建立了比较巩固的割据政权。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称帝。孙策公开与之决裂,声明拥护以汉献帝为代表的东汉朝廷。孙策此举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封其为吴侯,承认了他对江东的统治。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遭人刺杀,临终前嘱托张昭等东吴的文臣武将辅佐其弟孙权保守江东,徐图发展。归附孙权的鲁肃建议孙权对曹操取守势,巩固江东,向长江中游的荆州发展,在江南建立稳固的基业。

孙权接管江东之时,已拥有六郡地盘,但内部尚不巩固,一些官员心怀异志,对孙权心存不信任,同时,东吴境内的山越等少数民族尚未臣服。孙权首先集中精力整饬内部,以武力消除了不服调遣的李术,全面加强了对郡县的控制;任命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文臣武将担任重要职务,组成了稳定的领导核心。

在巩固江东六郡的同时,孙权还积极向长江中游发展,对刘表所属的荆州东边的江夏郡不断征战。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策和孙权对江夏多次用兵征战,最终杀死江夏太守黄祖,占领了江夏,将统治延伸到长江中游地区。到赤壁之战以前,以孙权为首的东吴集团已发展成为仅次于曹操的一大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