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建东汉平定天下

刘秀建东汉平定天下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汉)宋子侯《董娇娆》(节选)

刘秀是西汉王朝的宗室贵族,是汉景帝第十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人,为汉高祖九世孙,出生于济阳(今河南省商丘市济阳镇),其父刘钦,母亲樊氏,大哥刘縯,二哥刘仲,刘秀排行老三,字文叔。

光武帝刘秀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兄长刘縯在舂陵(今湖北枣阳境)率宗族起义,号称“舂陵兵”,与绿林军合兵。次年六月,刘秀取得昆阳大战的胜利,被更始帝刘玄封为武信侯。十月,刘玄派刘秀到河北一带招抚地方势力。刘秀趁机带兵离开猜忌自己的刘玄,开始暗自积蓄力量,独立发展。

刘秀到河北之后,考核官吏,释放囚徒,废除苛政,恢复汉朝的官吏名称。当地的官民很高兴,送来酒肉犒劳刘秀军队,被刘秀一一婉拒,这使他深得当地民心。南阳人邓禹向刘秀谏言:“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这一建议正合了刘秀恢复汉室基业的理想。于是,刘秀拜邓禹为将军。

随后的一年,刘秀逐步收编河北各地的起义军,扩大了队伍。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五月,更始帝刘玄见刘秀势力渐强,恐其势力难制,遣使加封其为“萧王”,并命其撤兵返回长安。刘秀借口河北未平,拒不从命。

在反莽起义浪潮下,黄河两岸有大小起义军约数十部,达数百万人之众。其中铜马军最强大。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季,刘秀任命吴汉、耿弇为大将军,征发幽州十郡兵马进击铜马军。铜马军粮尽,乘夜逃遁。刘秀大军连战连捷,连破铜马、高湖、重连诸部起义军。通过收降各地起义军,刘秀军队迅速壮大到十万人。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刘秀率军北征尤来、大枪的农民起义军,在安次、潞东、平谷等地打败起义军,基本消灭了尤来、大枪等部。几番征战,刘秀在河北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和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六月,刘秀正式登基称帝,重建汉室政权,改元建武。

十月,刘秀收降了扼守洛阳的更始部队,进入洛阳。军队进城后,刘秀严禁官兵抢掠,将军萧广违反军纪,纵兵抢劫,被判死刑。洛阳安定下来后,刘秀迁都洛阳。因洛阳在长安之东,史称刘秀政权为“东汉”。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刘秀册立郭氏为皇后,其子刘强为皇太子。功臣皆封为列侯,并大封国食邑四县。郎中魏郡人冯勤主持具体的封诸侯事宜。

知识链接 阴丽华

清·吴友如·古今百美图之阴丽华

阴丽华(公元5年—公元64年),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光武帝刘秀原配,东汉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名相管仲的后裔,汉明帝刘庄的生母。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还是一个尚未发迹的没落皇族之时,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曾感叹“娶妻当得阴丽华”。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亦于家乡起兵。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丽华为妻。东汉建立后,阴丽华受封贵人。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皇后。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二十日(3月1日),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二月初八,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的性格恭谨俭约,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

刘秀建都洛阳之际,赤眉军与更始政权正处于交战夺权之中。刘秀派出邓禹等率军尾随赤眉军进入关中,等待战机。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赤眉军退出长安,邓禹随即率军进占长安,驻扎在昆明池。九月,赤眉军从陕甘一带返回长安,击败了邓禹部队,再次进入长安。邓禹退兵立阳(今陕西省淳化县北)。十二月,赤眉军因饥寒交迫,再次退出长安,打算东返故乡,再图发展。见赤眉军已经溃败不堪,刘秀决定彻底将其歼灭。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刘秀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在宜阳布阵待战。当疲惫不堪的赤眉军来到宜阳时,陷入了严阵以待的刘秀大军的包围圈。赤眉军不战而降,刘盆子将传国玉玺交给刘秀。刘秀将樊崇等赤眉军将领安排在洛阳驻守,并赐予田地和宅院。不久之后,樊崇等人因谋反罪被杀。刘盆子在其叔父刘良的赵王府中当了个郎中。

刘秀及其手下的文臣武将同其他农民起义军不同。他们多数出身于豪族地主,有些是经学世家后裔,无论是文化素养、政治经验还是军事谋略都要高出一等。刘秀本人也是具有敏锐的政治直觉的政治家和具有高明的军事韬略的军事家,他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与部将同心同德,并且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

此时,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已占据了黄河中游从关中到河北、河南的最富庶地区,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占有绝对优势。在平定赤眉军以后,刘秀面临的政治形势一方面是镇压农民起义军余部,一方面是对付地方豪强的武装割据势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公孙述称王巴蜀,后来,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张步为齐王。与镇压农民起义相比,刘秀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与力量来对付这些称王称帝的割据群雄。

刘秀根据全国割据势力的地理位置及其力量强弱,制定出了一系列战略方针,由近及远、先东后西、逐个击破。

刘秀要打击的首要目标是洛阳东面的刘永集团。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刘秀派遣大司马吴汉与盖延等合军包围睢阳。刘永逃走,吴汉等率军穷追不舍,刘永最后被部将庆吾杀死。占据东方三年的刘永割据势力被扫除。

同年夏天,刘秀派出岑彭等率军三万南击“楚黎王”秦丰。岑彭苦战三年,斩首秦丰军队九万余众,秦丰拒不投降。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夏,刘秀命朱祐接替岑彭,秦丰弹尽粮绝,无奈投降汉军,被刘秀处死。

建武四年(公元28年)秋,刘秀派扬武将军马成等发四郡兵,围攻割据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的李宪。至建武六年(公元30年),历时一年有余,汉军终于彻底消灭李宪割据势力。

同年五月,刘秀还派出朱祐、耿弇等先攻入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擒住首领张丰,以祭遵、刘喜屯驻涿郡,与上谷太守耿况联兵,防备渔阳彭宠。次年二月,彭宠被部下杀死,渔阳郡归属汉朝。至此,北方割据势力被平定。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十月,刘秀派耿弇率军攻破张步,占领齐地。同年冬天,长江以南七郡归顺汉朝。至此,关东地区基本平定。

此时,陇西的隗嚣和蜀地的公孙述是刘秀最大的威胁。公孙述割据四川,聚众数十万,在汉中囤积粮草,制造十层楼船,刻造天下牧守印章,备置公卿百官,准备进攻中原,与刘秀一争天下。

刘秀采纳来歙的建议,联陇制蜀,争取隗嚣,抵制公孙述。建武五年(公元29年),来歙奉命带着刘秀的亲笔信给隗嚣,说服隗嚣归属汉朝。隗嚣同意,便派其子随来歙到洛阳做人质,以示诚意,刘秀任命隗嚣为中郎将。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公孙述派兵进犯南郡(今湖北江陵)。刘秀诏令隗嚣从天水出发讨伐蜀地,隗嚣找借口拒绝出兵。刘秀于是派遣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七位将军从陇道伐蜀,意在消灭隗嚣。然而,隗嚣实力不凡,击败了七位将军,汉军被迫退至下陇。随后,隗嚣乘胜进攻三辅之地,被驻守在旬邑(今山西旬邑东北)的冯异和驻守在沂县(今陕西陇县南)的祭遵击败,转而向公孙述称臣。建武七年(公元31年),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并派兵增援。随后,隗嚣以三万步骑进犯安定等地,被汉军击退。

知识链接 公孙述

公孙述(?—公元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是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巴蜀之地的武装势力。汉哀帝时期,公孙述凭其父公孙仁保任为郎。后来公孙仁为河南都尉,公孙述就补为清水县(在今甘肃省清水县)县长。公孙仁以公孙述年少,派遣门下掾随他到任。月余,掾辞归。王莽天凤年间,公孙述担任导江(即原蜀郡)卒正(太守)。更始元年(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即位,建立更始政权,豪杰们各在所在的县起兵响应,南阳人宗成自称“虎牙将军”,侵入汉中;又有商人王岑也起兵于雒县,自称“定汉将军”,杀了王莽的庸部牧以响应宗成,众合数万人。公孙述听说,就派遣使者迎接宗成等。宗成等到成都,掳掠暴虐。公孙述很厌恶。更始二年秋天,更始帝派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张忠,率领兵众万余人侵掠蜀、汉。公孙述依靠蜀地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自立为王的意志,就派他弟弟公孙恢,在绵竹大败李宝、张忠,并将他们赶走。此后,公孙述威震益部,自立为蜀王,国号成家,年号龙兴,定都在成都。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汉廷乃派兵征讨,被公孙述所拒。次年,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

为了彻底消灭隗嚣和公孙述的势力,刘秀采用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并用的手段,拉拢河西的窦融集团,以牵制隗嚣后方,再派遣马援对隗嚣集团内部进行分化。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天,来歙带领两千余人奇袭隗嚣的腹地略阳(今甘肃省庄浪县西南)。隗嚣闻讯大惊,调集所有的精兵回攻略阳,来歙拼死拒守数月。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刘秀亲自率兵对隗嚣发动强攻,一举消灭了隗嚣主力。至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十月,汉军彻底平定陇右。

平定隗嚣的势力之后,刘秀命吴汉和岑彭等人调集南阳、武陵、南郡的士兵和桂阳、零陵、长沙的六万多人及战马五千匹,会集荆门,兵分两路,对公孙述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岑彭攻破荆门,占领江关。岑彭军纪严明,得到蜀地百姓的欢迎,溯长江顺利抵达江州(今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岑彭留冯骏驻守江陵,自己则率主力及降卒五万直指垫江(今重庆市合川区),攻破平曲(今重庆市合川区东)。

六月,来歙趁岑彭攻入蜀地之际,率领虎牙大将军盖延、扬武将军马武攻击河池,大破蜀将王元等,占领了河池和下辨。正当来歙乘胜南下时,被公孙述派人刺杀。刘秀只好改派马成统率北路军。

次年春,吴汉率军在鱼涪津(今四川省乐山市北)大败蜀将魏党和公孙永,围攻武阳,全歼公孙述派出的援军。汉军乘胜杀入犍为(今四川省乐山市),挥师直攻广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南),武阳以东的小城纷纷投降。

一路胜利的吴汉不听刘秀的劝诫,亲率步骑兵两万余人进逼成都,结果遇到公孙述派出的十万兵马,败退回营。之后,吴汉改变作战方案,率军同公孙述军交战于广都至成都之间,八战八捷,进驻成都外城。十一月,臧宫进军成都西北的咸门,与吴汉形成南北两路夹击成都之势。

十一月,公孙述亲率数万人马出城与吴汉决战,同时派遣延岑抵抗臧宫。臧宫不敌延岑,三战三败。公孙述部队苦战半日,疲惫不堪,吴汉趁机派出护军高午和唐邯率领数万精锐部队大举反攻公孙述。公孙述兵败逃走,被高午挥枪刺中坠马,当晚死去。延岑见大势已去,于次日举城投降。至此,刘秀平定了蜀地。

经过十年的努力,刘秀铲除了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重新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