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轮台罪己休养生息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西汉)刘彻《秋风辞》
汉武帝从景帝那接手一个强大富足的王朝,让他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使皇权至高无上。他要做的事,无人能否决和阻止。从年轻气盛到耄耋老年,汉武帝的一生,不仅骁勇好战,也伴随着好大喜功、铺张奢靡,在军事上的建树远远大于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起,汉武帝开始大兴土木,修宫室,凿瑶池,先后建造了建章宫、明光宫、柏梁台。在长安周围,他还建造了长杨宫、五柞宫等六处别宫。为了便于巡游,他还在各地兴建了许多行宫,园囿中有规模宏大的上林苑,池沼中有碧波千顷的昆池。经年累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汉武帝喜好巡游。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开始,他多次带着文武百官和侍卫巡游全国各地,有据可考的巡游就多达二十余次,远超过了当年的秦始皇。武帝好排场,每次巡游随行的官员、军队多达十余万骑,沿途百姓修整道路、宫殿,供应食物,并由郡国官员负责护送。对于侍奉有功的官员,武帝的赏赐,“用帛百万匹,钱金以巨万计”。为了炫耀汉王朝的富有,武帝还特别讲究大摆场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浑邪王来降之时,汉武帝下令边郡调集两万车辆前往迎接。
为了获得大宛国的汗血马,汉武帝任命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游民少年数万人,讨伐大宛。这一仗打了两年,军队损失十分之八。
为了效仿黄帝和秦始皇,追求登天成仙,汉武帝共举行了六次泰山封禅大典,是中国历史上封禅最多的帝王。每次封禅,都要花费数以万计的金钱。武帝还宠信方士,花费巨额资金资助方士炼丹。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药,他还多次派人入海求仙,甚至要亲自入海求神仙,被东方朔劝止。
汉武帝的奢侈行为,也传染给了公卿大夫。他们上行下效,挥霍无度,使整个统治集团日趋腐化。到了武帝中后期,财政亏空,民间的赋税、兵役和徭役日渐繁重。到了武帝晚年,甚至出现了“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
广大农民穷困破产,无以为生,被迫流亡他乡,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地陆续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声势浩大,甚至超过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初期的情况。“南阳有梅免、百政,楚有段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主之属”。起义军多则数千人,少则数百人,到处攻城略地,夺取兵器,杀戮官吏,释放囚徒。汉武帝急忙派兵四处镇压,大肆屠杀起义军,甚至株连到普通百姓。武帝还在爆发起义的地区推行“沈命法”,如果郡县没有事先发觉起义之事,或者捕杀起义民众不够多,就要处死当地大小官吏。各地顿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尽管武帝用尽一切残酷手段,仍不能将各地的起义镇压下去,反而使之愈演愈烈。
危机四伏的社会局势,加上骨肉相残的戾太子之狱,促使汉武帝开始反思自己好大喜功的多欲政治。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轮台罪己诏》,公开认错:“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悉苦,不可追悔。自今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明确承认自己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示要痛改前非,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接着,他听从丞相田千秋的建议,罢斥方士,并反省自己:“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同年六月,当桑弘羊等建议派兵募民远戍轮台(今新疆轮台东)时,汉武帝否定了他们的建议,并再次下诏,“陈既往之悔”:“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此后,“不复出兵”,减少了边疆战事。
这一反思,成了汉武帝晚年转变政策的思想基础。他封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发展生产,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扭转了危急的局势,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创造了条件。
垂暮之年的汉武帝,除了对自己的一生功过进行反思,还考虑在诸多皇子中选择一位皇位继承人。思虑再三,他决定立与钩弋夫人所生的年仅七岁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七月,他在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同时,下令将其生母钩弋夫人处死,以防止“子幼母壮”而导致外戚专权,避免“吕后称制”的历史重演。去世前,武帝让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示意其辅佐年幼的太子刘弗陵当皇帝。与霍光一起受命辅佐太子的还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
知识链接 代田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汉武帝末年,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所谓“代田法”是指把耕地分治成圳和垅,圳垅相间,圳宽一尺,深一尺,垅宽也是一尺。种子播在圳底不受风吹,可以保墒,幼苗长在圳中,也能得到和保持较多的水分,健壮生长。在每次中耕锄草时,将垅上的土,同草一起锄入圳中,培壅苗根,到了暑天,垅上的土削平,圳垅相齐,这就使作物的根能扎得深,既可耐旱,也可抗风,防止倒伏。第二年耕作时变更过来,以原来的圳为垅,原来的垅为圳,使同一地块的土地圳垅轮换利用,以恢复地力。代田法在三辅地区实验成功后,继而推广到河东、弘农、西北边郡乃至居延等地,都收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产的效果。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在五柞宫去世,享年七十岁,葬于陕西茂陵。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在众臣的拥立下登基继位,史称“汉昭帝”。
知识点思考 何为“罪己诏”?
“罪己诏”相传始于夏禹、商汤,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而发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汉武帝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之后,“罪己诏”成为历代君王被迫检讨自己胡作非为而祸国殃民的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