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霍光辅佐幼帝平乱政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霍光,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弟。当年,霍去病出征匈奴回师京城,途经平阳,将十几岁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被汉武帝封为郎官,几年后晋升为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担任掌管皇帝车马的奉车都尉,不久又被升为光禄大夫。霍光性格老成持重,谨言慎行,跟随汉武帝近三十年未曾有半点差错,深受汉武帝信任。
霍光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危时,将年幼的太子刘弗陵托付给霍光,任命他为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掌全国政务,并命车骑大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协助其辅佐刘弗陵。
汉武帝去世后,八岁的太子刘弗陵继位,成为汉昭帝。此时的汉朝,国库亏空,民赋沉重,社会矛盾激化,朝中新旧帝交替,危机四伏。
汉武帝的第三子燕王刘旦对刘弗陵继位不服,欲起兵造反,自立为帝。霍光怕汉昭帝兄弟相残,引发动乱,便以汉昭帝的名义下诏,赏赐刘旦钱三十万,增邑一万三千户。刘旦不但不领情,还联络中山哀王的儿子刘长和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共同谋反。刘泽率先起事,被青州刺史隽不疑镇压,刘泽与刘长被处死,刘旦因是汉昭帝的亲兄弟,没有被治罪,仍为燕王。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霍光按照汉武帝颁布的“罪己诏”中所定的治国方针推行改革。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三月,朝廷派遣使者到地方,赈贷种子和粮食给贫民。八月,又下诏免征当年的田租。同时,霍光还派人巡视郡国,举荐贤良,查办失职官吏,并将汉武帝时期的案件赦免不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汉武帝时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矛盾和危机。
在霍光尽力平定社会矛盾时,朝廷内部也出现了新的矛盾。汉昭帝即位第二年(公元前86年)九月,车骑大将军金日磾病逝,朝中政事便由霍光一人主掌。这引起了同为昭帝辅政大臣的上官桀和桑弘羊的不满。
霍光与上官桀的矛盾从为汉昭帝选皇后开始。霍光与上官桀是姻亲,他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上官桀贪慕禄位,想把上官安五岁的女儿许配给十二岁的汉昭帝为皇后。霍光认为外孙女太小,不同意婚事,两人由此产生嫌隙。上官桀父子又求助于汉武帝女儿鄂邑长公主,最终促成了这桩婚事。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在长公主的主持下,上官安六岁的女儿嫁入皇宫,成为汉昭帝的皇后。上官安被封为桑乐侯、骠骑将军。而上官家族与霍光的矛盾却在此事之后日趋激化。
与此同时,霍光与御史大夫桑弘羊之间的嫌隙也不断加深。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是理财官。在他的主持下,汉朝实行了盐铁官营制度。到了昭帝时期,盐铁官营制度的弊端日现,激起了民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在谏大夫杜延年的提议下,霍光召集丞相田千秋和属官丞相史、御史大夫桑弘羊与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以及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举行“盐铁会议”,总结时政得失,就武帝时期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盐铁专卖政策,展开全面的辩论。贤良文学皆反对盐铁专卖政策,认为这是与民争利。桑弘羊则认为,这项政策改善了国家财政,增强了国力,在抵抗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过一番辩论,朝臣们认为要面对现实,根据形势的发展来调整政策。同年七月,在霍光的主持下,朝廷下令取消酒专卖政策,并在部分地区停止铁器专卖,其他政策仍维持不变。尽管盐铁专卖政策没有被完全取消,但桑弘羊成为参会的贤良文学批评的对象,而这些批评桑弘羊的贤良文学都被霍光授予了列大夫官爵。这让桑弘羊心中不快。此外,桑弘羊为自己的子弟向霍光求官时候,也遭到了霍光的拒绝。
对霍光不满的桑弘羊和上官桀父子,同长公主串通一气,勾结燕王刘旦,策划发动政变。他们想先除掉霍光,然后废黜汉昭帝,改立燕王刘旦为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八月,上官桀等人趁霍光离宫时,以燕王名义上书,罗列霍光三大罪状,诬告霍光专权自恣,有谋反之嫌。十四岁的汉昭帝虽然年幼,却头脑机敏,能识贤愚,明辨是非。他当着上官桀的面,对群臣说:“大将军是忠臣,是先帝嘱托辅助我的人,有敢诽谤他的,依法治罪!”上官桀见诬告霍光不成,又策划让长公主出面宴请霍光,企图趁机加害。但是,密谋泄露。同年九月,霍光先发制人,以谋反罪处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并诛灭其宗族。长公主和燕王刘旦畏罪自杀。皇后因年少,未能参与此事,且是霍光的外孙女,没有被废黜皇后之位。
知识链接 《盐铁论》
《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关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昭帝于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学们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这次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一方,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一方,辩论得非常激烈,实际上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
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人士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明朝成化二十三年的涂祯刊本是较好的版本,现代的参考版本有郭沫若的《盐铁论读本》和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
霍光粉碎上官桀等人的政变阴谋后,威震四海,汉昭帝也更加信任他。元凤四年(公元前77)正月,汉昭帝年满十八岁,举行了加冠礼,开始亲政,但军国大事仍由霍光执掌。霍光虽然执掌大权,却并不骄奢跋扈,亦无专权谋反之心,君臣相安无事,政局稳定。在治理国家方面,霍光继续推行俭徭薄赋、与民休息、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使汉朝的经济走上了恢复发展之路。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暴病死于未央宫,在位十三年,终年二十一岁,被葬于平陵,谥号“孝昭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