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帝赋权三公,外戚势力抬头

章帝赋权三公,外戚势力抬头

人录尚书事,家临御路傍。

凿池通渭水,避暑借明光。

印绶妻封邑,轩车子拜郎。

宠因宫掖里,势极必先亡。

——(唐)李嶷《读前汉外戚传》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十月,汉明帝刘庄病逝,十八岁的太子刘炟继位,史称“汉章帝”。

汉章帝

汉章帝登基后,任命开国元老赵熹为太傅,与太尉牟融共同执掌尚书台事务,任命蜀郡太守鲍昱为司徒。

光武帝时期,曾通过官制改革,削夺了“三公”的权力,使“三公”成为有职无权的虚职。汉章帝却赋予了三公实权。幸运的是,此时的赵熹、牟融和鲍昱都是奉公尽节的忠臣,共同辅佐朝政,尽忠职守。在赵熹和牟融的辅佐下,汉章帝整顿吏治,劝勉农桑,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东汉镂空龙形璧

汉章帝重视官员的选拔。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汉章帝下诏,要求朝廷各部门加强官员的选拔工作,必须遵循“进柔良,退贪猾”的原则。建初五年(公元83年)十二月,汉章帝下诏,明确四科取士的要求: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经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是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才任御史;四是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疑,才任三辅县令。此外,还要明察此人是否有孝悌清公之行,才能举荐。各郡国长官任职都要先经试用。

汉章帝重视农桑,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汉章帝登基之初,便发布诏书,要求各州、郡、国等官员将鼓励百姓从事农桑作为首要任务,并将上林禁苑之地赋予贫民。全国的土地,除了一小部分赏赐给功臣贵族,大部分荒地和山林苑囿都用来假予或赋予贫民耕种,同时减轻百姓田租、徭役。元和元年(公元84年)二月,汉章帝诏令郡国准许无田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的地区,并将公田赐予他们耕种,贷给粮种和农具,免除租税五年。元和三年(公元86年)二月,汉章帝北巡,令常山、魏郡、清河、钜鹿、平原、东平六郡将尚未开垦的荒地全部赋予贫民,并贷予粮种,不让贫民无地可种。

在鼓励生产的同时,汉章帝还注重促进人口的增长。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正月,汉章帝下诏鼓励生育,凡产子者都免除三年算赋;怀孕妇女赐给胎养谷,每人三斛,并免除其夫一年算赋。

汉章帝还遵循光武帝、汉明帝时代崇尚儒学的政策,重用儒臣,提倡儒术。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采纳校书郎杨终的建议,在白虎观召集将、大夫、博士、郎官和儒士开会,议定《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异同。会后,由著名史学家班固等人整理成《白虎通义》。书中以董仲舒思想为主,同时吸收了古文学派的意见。此后,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在当时的思想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

知识链接 《白虎通义》

载有文字的东汉纸

《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是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等人根据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经学辩论的结果撰集而成,因辩论地点在白虎观而得名。《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以后今文经学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它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汉章帝对古文经学尤其重视,虽然没有立为官学,但下诏让“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榖梁》《左氏春秋》”。在白虎观会议上,古文经大师贾逵也以谶纬解经。白虎观会议后,经学今古文之争继续存在。

汉章帝还对司法政令进行了改革。登基之初,汉章帝便下令司法机构不得随意抓捕杀人,要“顺时令,理冤狱”。汉章帝时期的政令刑法比较宽疏。此前,朝官一旦犯有贪污罪,三代人不能做官,汉章帝废除了这项制度。元和元年(公元84年)七月,他下令秋冬治狱,禁止使用钻、剔之类的酷刑。

知识链接 班固与《汉书》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他从小就受父亲治学思想的熏陶,“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他的父亲班彪在当时是位很有名望的学者,曾专心于汉朝的史籍研究,编写出《史记·后传》数十篇。在父亲的影响下,班固也开始留意汉史。父亲去世后,班固立志继承父亲未竟之业。他认为父亲在《史记·后传》中已经撰成的部分,内容还不够详备,布局也需要改进。于是,班固在父亲已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永平五年(公元62年),正当班固呕心沥血撰写《汉书》时,却被人告发“私修国史”,被捕入狱,书稿也被查抄。他的弟弟班超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告诉了汉明帝,班固这才得到谅解与赦免,并被准许继续撰写《汉书》。班固没有完成这部巨著就去世了,该书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完成。

在对待外戚方面,汉章帝也改变了前朝皇帝的抑制其权力、不允许其干政的做法,采取了宽疏的政策,最终导致了外戚势力的抬头。

汉章帝刘炟的生母是贾贵人。贾贵人是马皇后同母异父的姐姐。马皇后无子嗣,便收养了刘炟。汉章帝登基后,马皇后被立为太后,马家于是成为外戚。

汉明帝时期,马皇后的兄弟马廖伟任虎贲中郎将,马防、马光伟任黄门郎。汉章帝即位后,提拔马廖伟为卫尉,位列九卿。马防为中郎将,马光伟为越骑校尉。他还想封爵给诸位舅舅,遭到马太后的反对。在马太后的坚持下,建初四年(公元79年)五月,马氏三兄弟辞职回家。六月,马太后病逝,汉章帝又开始培植外戚,为日后的外戚专政埋下了祸根。

汉章帝宠爱窦皇后。建初三年(公元78年),立窦氏为皇后,任命妻兄窦宪为侍中、虎贲中郎将,妻弟窦笃为黄门侍郎。此时,窦氏兄弟虽然官位不高,但在汉章帝的纵容下日渐跋扈。大臣提醒汉章帝要约束外戚窦氏,防患于未然,汉章帝却不予理睬。这让窦氏兄弟更加肆无忌惮,甚至亲王、公主以及阴氏(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家族)、马氏等外戚都忌惮他们。

汉章帝宠爱的妃嫔有六人,分别出自窦氏、宋氏、梁氏三个家族。窦皇后虽最受宠爱,但无子嗣,因此宋贵人的儿子刘庆被立为太子。建初七年(公元82年),窦皇后指使宫女诬告宋贵人姐妹为“厌胜”(以诅咒害人),迫使其二人自杀,太子也被废为清河王,改立梁贵人之子刘肇为太子。不久,窦皇后又诬陷梁贵人的父亲,使其冤死狱中,梁氏姐妹也被打入冷宫,忧郁而死。太子刘肇被窦皇后收养。此后,窦氏家族的势力更加膨胀。窦宪依仗宫闱声势,强行低价购买汉明帝之女沁公主的田园,公主都不敢计较。

汉章帝也逐渐意识到外戚专权的问题,对外戚势力有所警惕,但始终下不了决心,最终没能削弱外戚的势力。为了抑制外戚势力、惩治犯法的权贵,汉章帝调任不畏权势、执法如山的前渤海太守周纡进京担任洛阳令。周纡上任后,对犯法的京师豪强严惩不贷。窦笃找机会向汉章帝诬告周纡纵容部下辱骂朝廷重臣,按律当诛。汉章帝很轻易就听信了窦笃的谗言,将周纡下狱问罪。不久查明真相,他又释放了周纡,并擢升其为御史中丞。但窦氏却未因此受到惩罚。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三十一岁的汉章帝病逝,年仅十岁的太子刘肇继位,史称汉和帝。此后,东汉政治进入外戚与宦官交替擅权的时代。

东汉五铢龙虎镜

知识点思考 汉章帝时期外戚势力为何能死灰复燃?

汉章帝即位后,首先恢复了“三公”的实权,使光武帝时期的官制改革功亏一篑。他盲目信任马太后家族,甚至不顾马太后的反对,赋予马氏兄弟朝政大权。后来,又因宠信窦皇后,不顾大臣忠告,重用窦氏兄弟,对窦氏兄弟专权跋扈的行为视若无睹,毫无防备之心。尽管对外戚专权问题有所警惕,起用执法如山的周纡,却始终没有抑制外戚权势的决心,甚至听信窦氏兄弟谗言治罪于周纡。汉章帝对外戚盲目信任的态度,最终导致了外戚势力的日渐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