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刘备争雄天下
华容芦荻里,一炬可无遗。
叹息刘玄德,平生见事迟。
——(宋)刘克庄《杂咏一百首·刘备》
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自称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早年以织席贩履为生。青年时代,曾求学于大学者卢植,得以结交地方豪强。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浪潮中,刘备在地方豪强的资助下,组织武装力量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的军事行动。由此,他周旋于军阀之间,开始了争夺天下的斗争。
刘备先依附公孙瓒,任平原令、平原相,后转而依附徐州牧陶谦,陶谦为他在朝廷求得了豫州刺史的头衔。陶谦临死前,嘱托部下迎刘备为徐州牧。刘备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盘。后来,徐州被吕布夺走,刘备转而投奔曹操。曹操消灭吕布后,刘备随曹操移至许都,被任命为左将军。这期间,刘备参与了董承诛杀曹操的谋划,最终没有实施。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他随曹操北上讨伐袁绍,奉命率军至徐州堵截袁术军队。随后,董承因密谋反曹的计划败露被杀。刘备受到此事牵连,担心受到曹操的惩罚,遂举起讨伐曹操的旗帜。曹操率军攻克刘备据守的小沛和下邳,刘备败走,投奔青州的袁谭。就在曹操正欲继续讨伐刘备时,汝南黄巾军刘辟再次起事,袁绍命刘备率一支兵马与刘辟联合,开辟反击曹操的第二战场。然而,刘备到汝南后就开始独立活动。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后,开始将矛头指向刘备。刘备抵挡不住,南奔投靠荆州牧刘表。
刘表是仅次于曹操的又一个实力强大的割据军阀,掌控了长江中游荆州八郡,手下有精兵良将十余万。刘表款待了投奔的刘备,并拨给他一支军队,让他屯驻于新野(今属河南)。刘备自此客居荆州北部八年。期间,他拉拢地方豪强,招纳贤才,扩大军队,积蓄钱粮,以图日后的发展。
知识链接 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东)人。徐庶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罪,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一说广为流传,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受到称赞。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接受谋士徐庶的建议,邀请流亡于隆中的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为谋士。次日,刘备与关羽、张飞备下厚礼,前往诸葛亮隐居的卧龙岗求见。当日,诸葛亮恰好出游在外,书童也说不准回来时间。刘备只好回去。几天后,刘备再次带着关羽和张飞来到诸葛亮家中,只见一个青年正在屋中读书。刘备上前行礼,青年告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兄长诸葛亮被朋友邀走了。刘备再次失望而归,走前留下一封信,向诸葛亮诉说渴望得到其帮助平定天下恳请之情。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挑了一个好日子,又一次拜访诸葛亮。这一次,诸葛亮正在家中睡觉。刘备让关羽和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则立于台阶之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诸葛亮才醒来,邀请刘备进屋相谈。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方法。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纵论天下形势之后,为刘备提出了创建帝业的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其要点是:曹操占天时,已在北方建立了较巩固的统治,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在长江下游的政权“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是联合的对象;荆州和巴蜀的统治者刘表和刘璋是无能之辈,刘备可夺取两地作为根据地,静待时机,等天下有变,即可恢复中原,复兴汉室。
诸葛亮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宏论,茅塞顿开,拜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打动,答应成为其谋士。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一步步实施“隆中对”中所规划的霸业方案,最终发展成为曹操、孙权之外的又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