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乱权军阀混战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东汉)蔡琰《悲愤诗》
汉少帝刘辩继位后,汉灵帝的托孤宦官蹇硕意欲诛杀大将军何进,拥立刘协为帝。倾向何氏的中常侍赵胜素将此事告知何进。何进先发制人,诛杀蹇硕,并将其所统率的禁军尽归于自己,取得了西园八校尉的指挥权。接着,何太后令何进将汉灵帝生母董太后的弟弟骠骑将军董重下狱。董重自杀,董太后忧惧而死。何氏外戚自此在朝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担任中军校尉的袁绍嫉恨宦官专权。蹇硕死后,袁绍写信给何进,建议诛除所有宦官。这个建议遭到了何太后的反对,她认为宦官统率禁军是汉朝制度,不可轻易废除。何进犹豫不决,袁绍又建议他召集州郡兵马进京,胁迫太后答应诛除宦官。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七月,何进密召董卓带兵入京。何进的这个主意遭到主簿陈琳等人的反对,认为召外兵入京是危险的,要诛杀宦官,只需要当机立断动用自己的兵力即可,但何进没有听从这个劝阻。
东汉百戏图
八月,董卓尚未进京,何进要诛杀宦官之事便被中常侍张让等人知道。宦官们先发制人,假称何太后召见何进,何进刚入宫门便被刺杀。何进的部下吴匡、张璋得知何进被杀,便与虎贲中郎将袁术一起攻打宫门,火烧南宫宫门。袁绍趁机引兵入宫,杀死宦官赵忠等人。宦官张让、段珪等人挟持汉少帝刘辩、何太后及陈留王刘协,仓皇出逃。袁绍下令关闭宫门,诛杀宦官达两千多人。尚书卢植等人连夜追赶劫持汉少帝出逃的张让与段珪。张让在河南中部掾闵贡的逼迫下投河自尽。东汉以来猖獗近百年的宦官集团彻底覆灭。
此时,正在进京途中的董卓远见洛阳火起,汉少帝逃到北芒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便急忙带兵前去迎接,将汉少帝迎回汉宫。
董卓只带了三千多士兵进京。为了镇服朝廷百官、掌控全军,董卓命令部队在夜间秘密出城,在次日大张旗鼓地进京,如此反复,造成新兵不断进城的假象。与此同时,董卓还将何进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统率的军队据为己有,并诱使执金吾丁原的部将吕布杀死丁原后归属自己。通过这些措施,董卓在军事上控制了局势。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以司空的身份会集群臣,废汉少帝为弘农王,改立八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称为汉献帝。袁绍反对,被赶出京师。董卓开始专制朝政。第二年,刘辩自杀,董卓又趁机毒杀了何太后。十一月,董卓自称相国,位居三公之首,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汉献帝沦为傀儡皇帝。
董卓五铢钱
为了突显董氏家族的权势,董卓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封其母为池阳君,地位堪比公主;擢升其弟董曼为左将军,甚至封其年幼的孙女为渭阳君。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董卓还竭力拉拢名士。他试图拉拢典军校尉曹操,升其为骁骑将尉。曹操不满董卓独断专权、祸国殃民,企图刺杀董卓,因刺杀未遂,被董卓下令通缉,曹操只好隐姓埋名逃回家乡。曹操逃到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在同乡豪强卫兹的资助下组建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起兵讨伐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诸郡牧守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并推举渤海郡(今河北南皮东北)太守袁绍为盟主。二月,董卓见关东军气势甚盛,对洛阳形成威胁,便不顾朝臣的反对,火烧洛阳城,焚毁了汉宫殿、官府和民宅,裹挟数百万百姓强行迁都至长安。在迁都之前,为报复袁绍,董卓诛杀袁绍家族自袁绍叔父袁隗以下五十余人。迁都长安之后,董卓在长安城东的郿县(今陕西省眉县)挖掘深沟、高筑坞堡,称之为“万岁坞”,并贮藏可供三十年食用的粮食。
征讨董卓的诸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人心不齐、合力不足,曹操、袁绍、孙坚、王匡等州牧郡守很快被董卓逐个击破,只能退而求自保。
董卓虽然阻止住了各地诸侯的反叛,但朝廷内部的反叛情绪不断高涨。反对董卓的臣僚们不断策划刺杀行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司徒王充利用董卓和吕布的矛盾,挑动吕布在董卓赴朝会的殿门前将其斩杀。因董卓不得人心,其死后,长安百姓欢呼雀跃。皇甫嵩攻下董氏宗族藏身的郿坞,将其族人诛杀殆尽,并焚毁董卓的尸体。
董卓死后,其部下分化成数路军阀混战关中,争夺对汉献帝和朝廷的控制权。与此同时,关东军阀的混战也如火如荼。以袁绍为盟主的州牧郡守联盟随之破裂,彼此间开始争城略地。东汉自此进入军阀混战、诸侯割据的时代。此时的汉献帝也成为各方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