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外戚夺宫之变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东汉)赵壹《疾邪诗》
汉安帝贪图享乐,亲政之后以为可以安享太平,不理朝政,将朝中军政大权交予宦官樊丰。东汉政权开始出现宦官、外戚共同掌权的局面,也由此导致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玩弄权柄,贪污受贿,无恶不作。
东汉市集画像砖
汉安帝在位期间,东汉边患不断。延光元年(公元122年),鲜卑侵扰雁门、定襄,攻掠太原,杀戮百姓。虔人羌与上郡胡人反汉,攻掠谷罗城。最后,在度辽将军耿夔率领诸郡兵及乌桓骑兵的征讨下才得以平复。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正月,旄牛(今四川省汉源县)夷反汉,攻入零关,杀死地方长吏。汉益州刺史张乔羽出兵征讨,平定叛乱,并分置蜀郡属国都尉。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南匈奴反叛东汉。东汉朝廷派兵征讨,使其重新归附汉朝。同年,鲜卑也多次侵扰东汉边郡,度辽将军耿夔与温禺犊王呼尤徽率重新依附汉朝的匈奴降卒出塞进攻鲜卑。因战争频繁,降汉的部分匈奴人反叛出逃,被汉军追击斩杀。
尽管边疆战事不断,汉安帝仍在宫中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纵容宦官和外戚在朝廷玩弄权柄、胡作非为。
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四月,汉安帝封乳母王圣为野王君,封王圣的女儿伯荣为圣女。受到汉安帝厚待的王圣母女恃宠而骄、横行霸道、肆无忌惮。汉安帝的父母葬在甘陵(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南部),便派遣伯荣前去祭祀。伯荣出行到甘陵,一路前呼后拥,征发百姓筑路,修缮驿站,强征劳役数以万计,甚至郡县官员都要对她夹道欢迎,郡守王侯都要行叩拜之礼,赠送其金银锦帛无数。
伯荣的行为招致朝臣不满。大臣陈忠上书,希望皇帝管束王圣伯荣等人,以免皇权落入臣仆婢妾之手。汉安帝却并未理会陈忠的忠告。
此后,朝中官僚集团与宦官的矛盾日益尖锐。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汉安帝任命司徒杨震为太尉。杨震为官清廉公正,不畏强权,无论是当权的宦官还是外戚向他举荐官员,都被他严词拒绝。不久,杨震上书揭发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等人结党营私、扰乱朝纲。汉安帝却置若罔闻。后来,以杨震为首的朝臣又多次上疏,要求汉安帝约束王圣母女及宦官的行为,汉安帝都充耳不闻。宦官集团见汉安帝偏袒,更加觉得朝臣对他们无可奈何,便反诬杨震。延元三年(公元124年)杨震被罢官,绝望中服毒自尽。从此,宦官集团的势力更是无人能克。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汉安帝巡游江南,途中得病,死在叶县(今河南省叶县西南),终年32岁。汉安帝死后,汉宫中再次掀起争夺皇位的殊死斗争。
阎皇后无子嗣,汉安帝便于永宁元年(公元120年)立宫女李氏所生的儿子刘保为皇太子。不久,李氏便被阎皇后鸩杀。永宁三年(公元124年),阎皇后联合王圣、宦官江京等人诬陷太子及东宫官属,汉安帝便废太子刘保为济阴王。汉安帝死后,面临着无人继承王位的局面。于是,阎皇后及其兄弟阎显决定迎立汉章帝刘炟的孙子、济北王刘寿八个月大的儿子刘懿为皇帝。阎皇后将幼小的刘懿立为皇帝,是为了便于外戚把持朝政。刘懿继位后,阎皇后被尊为太后,其兄弟阎显被封为车骑将军,处理朝中政务。
阎氏家族虽然在汉安帝时期权倾朝野,但其自身门望很低,缺乏雄厚的社会基础,因此想独揽朝政是很难的。阎氏兄弟以为掌握朝柄便能控制京师军政大权,长期称霸。好景不长,同年十月,刚一岁有余的新帝刘懿病死了。阎太后和阎显秘不发丧,屯兵宫中自守,准备再选年幼者为皇帝,继续专制朝政。然而,宦官中常侍孙程等人不仅得知实情,还另有图谋。他们想要诛杀阎显,拥立废太子济阴王刘保为帝。于是,孙程召集王康、王国等宦官,宣誓结盟,共举大事。他们直入宫门,斩杀中常侍江京等人,胁迫中常侍李闰同意拥立刘保。接着,孙程与李闰等人迎刘保入南宫即位,史称汉顺帝,时年十一岁。阎氏兄弟被他们关进大狱。阎太后也被幽禁宫中。
宦官孙程等十九人因拥立之功,都被封为列侯。其中,孙程食邑万户,最少者东阿侯苗光食邑千户。这十九人被称为“十九侯”。从此,宦官势力与日俱增,替代外戚势力独掌朝政。
知识点思考 外戚和宦官专权给东汉王朝带来了什么恶果?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钩心斗角,玩弄权柄,导致朝纲混乱、奸佞当道。更严重的是外戚与宦官为了保持对朝政的专制权,操纵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拥立幼主,甚至残害逐渐长大的皇帝,使东汉王朝一直处于年幼的傀儡皇帝的统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