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复权王莽崭露头角

王氏复权王莽崭露头角

汉家殊未识经纶,

入手功名事事新。

百尺穿成连夜井,

千金购得解飞人。

——(宋)苏轼《王莽》

王莽掌权后,首先罢免了董贤的大司马之位,董贤绝望自杀。随后,王太后命公卿大臣举荐可任大司马者。大司徒孔光和大司空彭宣举荐王莽。王莽于是再次出任大司马、领尚书事。

汉平帝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大司马王莽以孝成皇后赵飞燕谋害皇子、孝哀皇后傅氏骄僭为罪名,将她们贬为庶人,并遣她们前去看守帝陵。赵飞燕和傅氏最后绝望自杀。

元始元年(公元一年),王莽被王太后任命为太傅,号“安汉公”。随后,王莽改革官制,设“四辅”,位居三公之上。“四辅”分别为太傅、博山侯孔光益封万户,为太师;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益封万户,为太保;左将军、光禄勋甄丰封爵广阳侯,食邑五千户,为少傅;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封爵承阳侯,食邑2400户。王莽身为太傅,领“四辅”之事,总揽朝政。此时王政君已经年老,对政事渐生厌倦情绪,于是,她下诏,除了封爵之外,其他政事均由安汉公、四辅决定。

总揽朝中大权的王莽,十分注重个人声望的塑造。他不仅生活俭朴,不似其他权贵那样追求奢侈的生活,而且对人谦恭,笼络儒士。在政事上,他秉持公义,甚至大义灭亲。他的二儿子王获因怒失手打死了一个奴婢,王莽竟逼其自杀赎罪。这件事当时在朝廷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朝中和民间为他积累了很高的声望。当他复出执政时,朝野上下都觉得汉朝振兴有望了。

在赢得百姓的赞誉后,他开始在朝中树立威信,巩固自己的专政地位。从平帝元年至二年,王莽建议朝廷恢复了一批汉室后裔的王位。立已故东平王刘云太子开明为东平王,封宣帝裔孙等三十六人为列侯、太仆王恽等二十五人为关内侯。所有的官吏凡二千石以上因年老辞官的人,一律终身享受厚俸禄的三分之一。同时,他还下令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百姓士民鳏寡。如此一来,从王公贵族到当权的现职官员,从功臣后裔到辞官的官吏,直至犯罪的宗亲亲属和普通百姓,都从王莽那里得到了实惠,因此对王莽感恩戴德。

与此同时,王莽还极力削弱汉平帝外戚家族的权力,甚至赶尽杀绝,以免产生新的权势对抗者。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上书王太后,建议强调刘氏王朝的统治地位延续,明确一脉相承的正统原则,不允许外戚干政。这一建议,其实是为了杜绝新的外戚势力的滋生。接着,他封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赏赐其舅父卫宝、卫玄为关内侯,并下令禁止他们进入京城。随后,王莽又将傅、丁两氏外戚全部赶出京城。

元始三年(公元3年),平帝十二岁,王太后下诏甄选皇后。王莽欲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于是,他欲擒故纵,故意上书王太后,说自己的女儿无才无德,不配入选,希望太后不要将其女儿放入待选名单。王太后被王莽的“至诚”态度感动,果真下令不将王莽的女儿放入待选名单。接着,王莽故意让自己派出的“风俗使者”将此事传扬到民间。庶民、儒生、百官都被王莽的义行感动,为其歌颂赞歌。每天都有上千百姓和学生上书朝廷,呼吁将王莽的女儿立为皇后。王太后见到此种情形,只好收回成命,册封王莽的女儿为皇后。同年夏天,王太后下诏,封王莽为宰衡,赐其母封号“功显君”,封其二子为列侯(王莽共有四子,长子王宇和次子王获被逼自杀)。

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王太后加赐王莽“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赐予有大功或有权势诸侯大臣的九种极其尊贵的物品。)王莽接受,从此其权势大大超过群臣,威仪直逼皇帝。

就在王莽的党徒们策划拥戴他“居摄”“行天子事”,一步步向龙椅逼近时,年幼的汉平帝一天天长大,对王莽贬抑其母卫后之事愤愤不平。为了彻底扫除障碍,元始五年(公元5年)十二月的年终大祭上,王莽以进椒酒为名,以毒酒鸩杀了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