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本章小结

MCS-51是Intel公司生产的一个单片机系列名称。其他厂商以8051为基核开发出的CHMOS工艺单片机产品统称为80C51系列。80C51单片机在功能上分为基本型和增强型,在制造工艺上采用CHMOS工艺,在片内程序存储器的配置上有掩模ROM、EPROM和Flash、无片内程序存储器等形式。

80C51单片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I/O口以及特殊功能寄存器构成。

80C51单片机的时钟信号有内部时钟和外部时钟两种方式。内部的各种微操作都以晶振周期为时序基准。晶振信号二分频后形成两相错开的节拍信号P1和P2,十二分频后形成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12个晶振周期(或6个S状态)。指令的执行时间称作指令周期。

80C51单片机存储器在物理上设计成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两个独立的空间。片内程序存储器容量为4 KB,片内数据存储器为128 B。

80C51单片机有4个8位的并行I/O口:P0口、P1口、P2口和P3口。各口均由接口锁存器、输出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组成。P1口是唯一的单功能口,仅能用作通用的数据输入/输出口。P3口是双功能口,除具有数据输入/输出功能外,每一条接口线还具有不同的第二功能,例如,P3.0是串行输入口线,P3.1是串行输出口线。在需要外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扩展时,P0口作为分时复用的低8位地址/数据总线,P2口作为高8位地址总线。

单片机的复位操作可使单片机进入初始化状态。复位后,PC内容为0000H,P0~P3口内容均为FFH,SP内容为07H,SBUF内容不定,IP、IE和PCON的有效位为0,其余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均为00 H。

对于典型的单片机器件AT89S52,每根口线最大可吸收10 mA的(灌)电流,但P0口所有引脚吸收电流的总和不能超过26 mA,P1口、P2口和P3口每个口吸收电流的总和限制在15 mA,4个并口所有口线的吸收电流总和限制在71 mA。

简单输出设备有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及蜂鸣器等。用单片机驱动时除了考虑口线的负载能力,还要注意P0口上拉电阻的配置。

简单的输入设备有按键开关和拨动开关。对于按键开关,按键在闭合和断开时,触点会存在抖动现象。按键较少时可以采用硬件去抖电路,按键较多时可以采用软件延时消抖。

MCS-51单片机的汇编指令系统由111条指令组成。寻址方式是指寻找操作数的方法,或者说通过什么方式找到操作数。

汇编指令系统可分为五大类: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位操作类指令。

数据传送类指令完成的功能是在单片机内部或者和单片机外部进行数据的传输,包括内部传送指令和外部传送指令。

算术运算类指令是将数据进行算术运算,有些指令会对标志位产生影响。逻辑运算类指令是将数据进行逻辑运算,如与、或、逻辑移位等操作。

控制转移类指令是控制程序执行的顺序,其中的跳转及调用指令能够灵活地控制指令运行的方式。

位操作类指令是对可寻址位的内容进行操作,包括位传送及位逻辑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