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实验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
2025年09月26日
8.2 实验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存储器读写方法。
(2)了解存储器的块操作方法。
(3)能将指定的片内或片外RAM设置成任意数值。
2.实验内容
(1)将片外RAM 6000 H单元开始的连续256个单元设置成11 H。
(2)将片内RAM 30H开始的连续10个单元移到片内RAM 40H开始的连续单元中。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编写程序
①实验内容(1)参考程序
②实验内容(2)参考程序:
(2)调试程序
启动KeilμVision软件并调试运行上述程序。
KeilμVision软件运行页面和运行结果如图8-16和图8-17所示。
图8-16 运行页面
图8-17 运行结果
(3)调试技巧
由于片内仿真器默认均为0,所以无法查看是否进行块移动,故将源地址数据进行更改设置后再全速运行。更改方法如下:
首先修改源地址数据,如图8-18和图8-19所示。
图8-18 修改存储器数值
图8-19 连续修改10个数字
修改好数值后,全速运行后查看目的地址,如图8-20所示。
图8-20 目的地址被移动修改
4.实验结果
(1)X:6000H开始的连续256个单元被设置成固定数值11H。
(2)能够观察到源地址30 H开始的连续10个单元被整体移动到40 H开始的单元中。
5.练习
(1)将片内RAM 40H开始的连续10个单元设置成数值12 H。
(2)将片外RAM 4000H开始的连续100个单元设置成递增数值,如4000H存放0,4001 H存放1,以此类推。
(3)将片内RAM 30H开始的连续5个单元移动到片外RAM 4000H开始的单元中。
(4)将片外RAM 4000 H开始的连续8个单元移动到片外RAM 5000 H开始的单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