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诗文

宋《王师愈集·三论无妄动劄子》

臣闻天位于上雷动,于下其卦曰,无妄于四时,言之春夏之发,生雷虽震惊,人不以为妄,所当然也,故能成育物之功。秋冬之敛,藏雷虽隐然而有声,人莫不惕然。而骇听盖其动也。妄必有札,瘥疠疫之患,圣人体天以立极,法天而图治,平安之时,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非以其材略智术,足以高天下。亦以其动静本于天理自然,不挠乎人为之私也。是以济大业者,当艰难之时。或速而有成,或缓而有成,究其所以然,皆无妄也。汉高祖之王汉中未几,而长驱于荥阳、京索间,不五载而成帝业,盖因思东归之士。其动不可以缓也。诸葛亮之相蜀,国事未定,则闭关息民以图之。其动不可速也。臣又闻善图治者,如良医之疗疾。固有指日而致效者。亦有累月而致效者,血气未衰。偶为外邪所乘,或汗或下,其效立见。此岂待累月之久哉。若夫沉痾之余,嬴然薾然,必在乎固其本元,养其精神,强其筋力。反欲拔瞑眩之剂,求指日之效,又欲娱之以华丽宴乐之奉,其可哉。方今天下之患,胎于熙丰,结于崇观,溃裂于靖康,爰自绍兴之初。上下相维持,将复振矣。未几用事之臣,又从而弱之。幸赖天启圣明,陛下嗣应大统,规恢十年,始有苏息安强之兆。实社稷生民之福也。伏愿陛下远稽羲经之无妄,俯察良医之治病,脩我之备,待彼之衅,毋欲速而轻动,其不可成万全之勋者,臣未之信也。取进止。

唐《李元宾集·妄动箴》

动出乎妄,静以制之。静不可终终违其时。顾道非远,妄动则远,道以处我,我孰能反。利往则施,无庸则倦,合于一致,何妄能损。天一地二,三光飘摇,无恒流行,万物则妖,大化孕人,人有成性,动牵于妄,妄亦斯竞。惟天之大,而世作镜,下顺人心,如环无端,食其游词。共叔自残,刘歼英韩,楚灭子干,五者实妄,不妄必完。妄由动生,动以妄奸。能以义胜,动归乎安。晋文教战,一战民悦。勾践泣仇,再战仇雪。知几不殆,妄动斯折。二国尚然,况一夫节。

《皮日休集·动箴》

动生于欲,行生于为。欲则不妄,为则不疑。吾道未丧,于何不之。勿生季世,有爵必危。物居乱国,有禄必尸。住无市怨,去无取嗤。迹无显露,名勿求知。声无取猜,誉无致疑。坦道如砥,履过蒺藜。四海如家,去剧絷维。日慎一日,念兹在兹。

《关尹子七釜篇·动箴》

室中有常见闻矣。既而之门之邻之里之党,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见闻各异,好恶随之。和竞从之,得失成之。是以圣人动止有戒。

《敬斋泛说·动箴》

君子慎独,为去声爱厥身。有身弗爱,是为僇民。勿谓暗室,可欺可忽。明则人诛,幽则鬼罚。

《宋二程文集·动箴》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志士励行,守之于为。顺理则裕,从欲惟一作为危。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刘行简苕溪集·动箴》

轻动易举,事或失所。利害在人,怨汝詈汝。择焉而动,动不失职。君子是怙,小人是疾。则将奚处,惟曰勿恤。

王安石《临川集·无动》

无动行,善行。无明流,明流。《华严经》起信抄中,善行非福行不动,行无明流。烦恼流,欲有流。种种生住灭,马鸣起,信论四相。生住灭,念念闻思修。《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二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闻尽。尽闻不往,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薰闻修金刚昧,终不与法缚。圆觉经不与法缚不求法。亦不着僧裘。

《江湖集·罗与之动后》

莫作杨朱泣路岐,此心自被利名移。车奔宁是驾尼父,舟覆应非载伯夷。悔吝从来生动后,啸歌元秪在闲时。可怜秦晋功成者,欲避危机已大迟。

元《刘文真公集·动辨几微》

人心固有动,动必生乎几。动者心之着,几者动之微。善可自微顺,恶自可微违。违消顺复长,止吉生光辉。

舒岳祥《阆风集·山斋观动》

自古诗人皆格物,山斋观物意如何。额涂金粉蜂归穴,腹吐银丝蟢设罗。鸡母载雏行啄黍,雀群欺燕坐争窠。纷纷扰扰为形役,闲补涪翁演雅歌。

《童蒙诗训》

礼从微处谨,一动不堪轻。举足思规矩,何缘险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