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留学

赴美留学

1940年夏,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给金陵大学农学院一个留美名额。僧多粥少,院方将一份奖学金分给了3人,留学时间3年改1年,以完成硕士学位为目标,樊庆笙被院方作为首选之人。

1940年6月金陵大学师生欢送樊老师赴美求学 前排左三樊庆笙

1940年8月24日 在俄罗斯皇后号轮船上 左起:程淦藩 蓝天鹤 樊庆笙 徐雍舜

1940年摄于成都

在威斯康星大学细菌系学习一年后,樊庆笙获得科学硕士学位。他的导师看中了他的才华和勤奋,愿意资助他攻读博士学位。晚年他曾对长女说过,当时导师问他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他只说了一个最低的数字——50美元,导师又给他增加了10美元。他就是靠每月60美元的微薄资助刻苦学习。两年中,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度过,在实验室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在图书馆贪婪地阅读当时最新的科学文献资料,这使他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且练就了精湛的实验技术,为他日后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期间,樊庆笙在美国《普通生理学》和《细菌学》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小球藻在光合作用中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实验性分离》和《绿藻在缺乏二氧化碳时氧气的产生》,并成为美国细菌学会会员。[7]

1943年5月,樊庆笙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又一次获得颁发给卓越学生的金钥匙奖。[8]

樊庆笙在威斯康星大学 实验室做实验

樊庆笙在威斯康星大学实验室瓦勃呼吸器上做气体交换实验

在威斯康星大学实验室外

在威斯康星大学林肯像前

1942年在威斯康星大学 农学院校园

在威斯康星大学的读书

樊庆笙的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在“文革”中被抄家失去,后由威斯康星大学根据存档补发,校长签名是现任校长所签)

1943年5月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中间为樊庆笙

【注释】

[1]黄肇曾.芍药无言年年红,怎知人间永别情.《樊庆笙教授纪念文集》143-144.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李宗道.终生的老师,永远的榜样.《樊庆笙教授纪念文集》9-11.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庄巧生手稿.

[4]徐国帧.师德楷模樊庆笙先生.《樊庆笙教授纪念文集》127-128.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庄巧生手稿.

[6]殷恭毅.音容宛在,师德长存.《樊庆笙教授纪念文集》14-16.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第四分册80-91.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第四分册80-91.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