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庆笙教授生平
1998年7月13日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管恒录在樊庆笙教授追悼会上的发言稿
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农业教育家、前南京农学院院长樊庆笙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8年7月5日19时14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
樊庆笙教授,江苏常熟人,生于1911年8月4日。1933年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40年赴美,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农业微生物学,1943年获博士学位,并分别获得这两校的“金钥匙”奖。1943年11月应征参加抗日,随美国医药助华会率医疗队辗转多国历经艰险,于1944年6月回到祖国,任昆明血库细菌学检验主任,同时潜心研制青霉素。1946年至1949年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同时兼任中央生物化学制药实验处技正,为研制第一支国产青霉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研制青霉素的先驱。1949年至1952年,任公立金陵大学教授,兼华东药专(中国药科大学前身)细菌学教授,1950年起任公立金陵大学教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农学院教授、副教务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至1957年兼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1981至1984年任南京农学院院长。1984年后,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微生物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生物学卷》编委会主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生物学卷》主编。
樊庆笙教授是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历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兼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他还是中国农学会、林学会、植物病理学会、植物学会、美国细菌学会会员。
樊庆笙教授学识渊博,卓有建树,在长达65年的教育与科研生涯中,先后从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病理学和农业微生物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我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共生固氮是樊庆笙教授一生研究的重点,早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即以大豆根瘤菌不同菌系的共生固氮效率为研究课题。在不断努力下,他于70年代大力开展了根瘤菌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紫云英种植北移的重大突破,荣获1978年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奖;198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土壤微生物学》《固氮微生物学》等,他和挚友陈华癸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该书重版数次,是我国40年来农业微生物学的主要教材。樊庆笙教授是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科创始人,于195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农业微生物实验室,设立微生物学教研组。1980年6月受农业部委托,樊庆笙教授和陈华癸教授主办了全国农业院校农业微生物师资培训班,开创了农业微生物教学科研新局面。在樊庆笙教授的主持下,1980年9月—10月南农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厌氧微生物学培训班,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厌氧微生物学实验室;在他呼吁下,1985年樊庆笙教授受当时的农业部委托主持了我国农业重点院校的“微生物遗传和生物技术硕士研究生班”,把我国的农业微生物学研究推向分子生物学水平。1989年他主持的国际食用菌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展示了我国食用菌研究的学术成就,确立了我国食用菌研究和生产的国际先进地位。80年代他多次代表我国及学校出访,为恢复和建立新的校际关系,推动国际合作和交流,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樊庆笙教授热爱祖国,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参加抗日。南京解放前夕,他积极参加金陵大学的护校工作,迎接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他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江苏省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政协第一、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198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后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与金陵大学校友一起积极筹建金陵研究院,1995年经农业部批准成立金陵研究院,樊庆笙教授任筹委会主任。八十高龄的樊老,不顾重病在身,殚精竭虑,为金陵研究院的建设、博士生的培养,为促进海内外的交流,操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樊庆笙教授的一生是艰苦奋斗、不断创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尤其是在1957年后,他虽处逆境,但仍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怕艰苦、不畏压力、毫不气馁、矢志不移,在困难的环境中默默地为农业人才的培养和科研的发展勤奋工作。他一生爱校爱生,重视教育。在1979年恢复南京农学院时,百废待兴,他勇于挑起了复校后院长的重担,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在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基本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开创南农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樊庆笙教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和微生物学界的一代宗师,樊庆笙教授的逝世,是我国农业教育、科研事业的一大损失,让我们永远怀他,学习他。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为中华之崛起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不为名利,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反伪求真的科学态度;学习他谦虚谨慎,严谨治学,言传身教,甘为人梯的高尚品德;学习他克己奉公,一生清廉,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同心同德,为振兴中华,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南京农业大学的腾飞而努力。
樊庆笙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敬爱的樊老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