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香巴拉.绚烂文化》简介
《影像香巴拉.绚烂文化》这本书是由.张春文著创作的,《影像香巴拉.绚烂文化》共有41章节
1
前言
丹巴嘉绒村寨 《大藏经》里多处讲到一个在佛教中被称为净土的彼岸世界,一个菩提修成的清净之所——香巴拉王国。经书中说,这个王国被八座莲花瓣状的雪山环抱,那里风景美...
2
目录
目 录 前言 藏文化的宝库 史诗《格萨尔王传》 象形文写下的生死话题 源远流长的牦牛文化 古羌人后裔的共同记忆 怒江子民的农耕意识 怒江峡谷的古老历法 纳西先民...
3
藏文化的宝库
经版库房 到了德格,就不能不去见识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又名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因收藏藏文化典籍的门类和数量最多、现存雕版最多、印刷材料和工艺最考究、印刷规模...
4
史诗《格萨尔王传》
藏族民众为了表达对格萨尔王的崇拜和敬仰,很早以前就把他的事迹演绎成曲折优美的故事并以诗歌的形式在民间说唱。这种说唱形式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结构宏大、卷帙...
5
象形文写下的生死话题
纳西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并以东巴经为载体将其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东巴经中,他们融进了对生命、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因而东巴经就不仅仅是祭祀...
6
源远流长的牦牛文化
石渠县海拔高,气候寒冷,不适宜农耕,藏族同胞自古以来就只能以放牧为生。放牧的主要对象就是牦牛。 驱车于石渠大地,山坡上、草地里、湖泊边,随处都可见到成群的牦牛:...
7
古羌人后裔的共同记忆
玉龙雪山下的东巴神园里,《神路图》被放大成地面浮雕 民族学知识告诉我们,藏缅语族所包括的中国十七个民族的族源,都与古代北方“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有关,如彝语支...
8
怒江子民的农耕意识
怒江边的傈僳村寨(张北星 摄) 栖居于滇西怒江大峡谷的各民族都是古代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的后裔,他们经过几百年的迁徙,最终在怒江峡谷定居下来,也完成了生产方式从游牧...
9
怒江峡谷的古老历法
怒江峡谷山高谷深,海拔落差大,气候复杂,生栖在那里的各民族子民们对自然界草木枯荣、鸟飞虫鸣、天气变化、星斗转移等现象进行观察,总结出多种不同的自然历法。这些历法...
10
纳西先民的环保意识
临水而居的丽江纳西人 纳西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应沿着先民向南迁徙的路线回到祖先栖居的地方去,就像落叶归根一样,于是就有了一套为亡灵超度的宗教仪式。在这种宗教仪式上...
11
拉玛人与“开尼”
拉玛人是白族的一个支系,人口不足5万,大部分聚居于兰坪县境内的澜沧江两岸,少部分栖居于怒江峡谷。他们自称“民家”“白子”或“哥剥轰”,意为不同于苍洱白族的“住在...
12
服饰上的精神印痕
在横断山区域栖居着近30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种类繁多、绚丽多彩。这些将奇异款式、纷繁图案和琳琅饰品融为一体的服饰,不仅具有遮风避雨、防御野兽、提示性别等实用的...
13
澜沧江畔访艺人
藏族小屋 四月的澜沧江下游早已春意盎然,在暖洋洋的太阳下,江畔的木棉绽放出嫩红的花朵,如挺举的巨大火炬。但在上游滇、藏交会处的德钦县境内,江风依然刺肤,野草依然...
14
古老的怒族摹拟舞蹈
曾经看过怒族的几种带有原始古风的摹拟舞蹈,颇感新奇和震撼。后来,偶然读到段伶所著的《怒族》一书,才知道我所了解的怒族舞蹈不过是沧海一粟。 怒族,特别是怒苏支系,...
15
怒族人的『三月十五』
鲜花节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怒江两岸杜鹃花盛开时,怒族人要欢庆传统的鲜花节。这个节日起源于一个传说:有个叫阿茸的女子最先用荆竹编制绳索,架起了过河的溜索,人们称...
16
石刻之乡莫斯卡
丹巴县丹东乡的莫斯卡村,是众多专家学者和旅游者心驰神往的地方。在那里,格萨尔史诗文化在每一寸土地上蔓延、渗透,在僧俗两界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17
草原深处石头城
松格玛尼石头城,最初是岭国将士为超度亡灵而垒起的玛尼堆,后来由于人们对格萨尔等岭国英雄的崇拜,世代不断添加石块,使之成为一座城。此胜迹位于扎溪卡草原深处,距石渠...
18
激情宣泄天地间
德格锅庄舞 康巴藏族,是一个剽悍、豪爽而充满激情的群体,他们自原始部落时起,就形成了敢爱敢恨、豪迈奔放的性格,习惯用肢体和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喜好面对雪山草地宣...
19
奇异纷繁的康巴节庆
与雪山草地、蓝天白云为伴的康巴人有着坚毅而乐观的性格,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经常以节庆的方式来展现生命的激情。康巴人的节庆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种: 藏历年 ...
20
生命在歌唱中翔舞
千百年来,怒江子民一直生存于险恶的环境中,但他们没有哀怨,自始至终都在用歌声滋润生活,用旋律装饰岁月,从而使生命变得欢乐而美丽。他们的一生,是歌唱的一生,唱天地...
21
浩如烟海的彝文古籍
彝族火把节(陈春缘 摄) 历史上的彝族尚武,善射猎。《史记》《汉书》《水经注》等古籍中所说的“西南夷”,其主体民族是彝族,“夷”字就是背负弓箭的意思。史书中还记...
22
惊世骇俗的牌坊
玉龙雪山丽江城(王寿林 摄) 漫步于丽江古城,如同走进一个融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巨型博物馆,小桥流水、奇花异木、重檐斗拱、雕门镂窗、青石巷道,...
23
魅力四射的纳西艺术
栖居于滇西北的纳西族,是一个智慧而开放的民族,一个善于创造的群体。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兼收并蓄,不断汲取他邦所长,吸纳域外文明,创造了既有本民族特色而又兼具他族...
24
俄国人顾彼得笔下的纳西古乐
20世纪30年代,俄国学者顾彼得曾在滇西北探险、考察。他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描写了聆听纳西古乐的感受: “……演奏时气氛相当虔诚……香炉里焚着香,引人注目...
25
枝繁叶茂的康巴语言
木雅藏族儿童 康巴藏区栖居着数十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种语言又因群体和地域的不同衍生出多个支脉,仅藏语的康巴方言(藏语有卫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区)...
26
婀娜多姿的巴塘弦子
蛮夷所处,日入之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圣德深恩,与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部人多有,涉危历险,不远万里,去俗归德,心归慈母…… ——《远夷慕德歌...
27
藏戏,藏族人民的精神主食
藏戏是我国戏剧艺苑中最具特色的剧种,起源于15世纪,成熟于17世纪,在藏区流行了500多年,至今仍盛演不衰。 藏戏的创始人是噶举派僧人唐东杰波。他出生于西藏昂仁...
28
精美的康巴藏居
康巴藏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虽然各地藏居互不相同,却有造型别致、装饰精妙、气势宏大的共同特点,既有庄严、坚固的阳刚之气,又具浓妆艳抹的绚烂之美。 在藏族牧...
29
滇西说茶
云南饼茶 “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这句藏语译成汉语的意思为:“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是中甸藏族同胞对茶的充满激情的赞颂。当然,在滇西,不仅藏族人爱茶,...
30
藏居内的文化事象
做蒸饺(多吉彭措 摄) 四川甘孜州西部的石碉房与云南迪庆州的土碉房是两种不同的建筑,前者为石砌,后者为土筑。但两种民居内的文化事象却大致相同,都是中柱挺立、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