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腾的密息会
妇女们都会纺织,她们将织布的线按序排列后,再上机织布
白依人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彝族支系,人口不足一万,聚居于金沙江南侧鹤庆县夸萼山一带的数十个自然村中。他们身上保留着彝族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同于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族源观念、服饰传统和文化习俗。这些观念、传统和习俗,往往体现于春节、密息会等传统节日的欢庆活动中。
密息会是白依人的族人大聚会,自每年三月十三日开始,由各村逐年轮流办会,数十个自然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参与。据说,届时数千人欢聚一堂,欢歌弄舞三天三夜,其壮观之情景震人心魄。
为一睹密息会的盛况,我请扎果到洛戈寨赶会时带我同去,他爽快地答应了。
扎果是一个热情健谈的小伙子,一路上他给我讲了许多有关白依人的知识。他告诉我,在白依人的观念中,先祖到此定居不是人为的选择,而是蜜蜂引路领来的,是天意使然。他说他的祖辈都相信这样的传说:先祖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苦苦寻觅栖居地而无果,有一天一群蜜蜂来到他们前面嘤嘤唱着,久久不肯离去。他们向前走,蜜蜂就在前面飞;他们停下来,蜜蜂也原处盘旋。他们觉得奇怪,就跟着蜜蜂一直向前走,最终来到了现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所以白依人有着强烈的蜜蜂崇拜意识,热爱蜜蜂,视蜜蜂为灵物,并有许多口头传唱的诗歌对蜜蜂加以颂扬。
受蜜蜂崇拜意识的影响,白依人具有强烈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与自然共生存同欢乐的心理意识。而这种心理意识,又深深地渗透于他们的文化习俗中,表现于歌舞中,呈现于服饰上。
据扎果介绍,白依人视歌舞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乔迁新居、婚丧嫁娶等,都要有歌手唱歌,有乐队吹拉弹唱。农闲或劳动间歇时,也常会多人聚集一起,或以歌伴舞,或分班对唱。歌唱的内容很广,或歌蜜蜂或颂自然,或唱劳动或咏丰收,或忆往事或诉生活,或赞美德或叹人生。白依人的乐器主要有二胡、笛子、三弦、唢呐、月琴等,村寨中许多男人都会一两样乐器,他们还自发组织演奏班子,到别族村寨做商业演奏。扎果说,他就是演出班子里的一员,会唢呐、笛子,也会点月琴,能演奏60多种曲调,遇丧事演奏悲哀的调子,逢喜事就演奏欢快的调子。
白依老人向后辈传授织布技艺(奚锡钧 摄)
白依人的蜜蜂装(奚锡钧 摄)
着传统服饰的白依少女
扎果还说,白依青年男女也喜欢唱情歌,过去姑娘长大了,就要住进寨里的集体“公房”,夜晚小伙子们就去与姑娘对唱情歌,通过歌声了解对方,也表达自己的心愿,爱情就在歌声中产生了。
同扎果说着走着,不觉间翻过两道山梁,前面山坳里就是洛戈寨了。寨前一块山腰台地,一个临时搭就的戏台前的广场上,数百男女老少云集,正在欢歌狂舞。他们有的数十人手牵手边跳舞边转圈,有的男女对立为两排,左右移动地跳着舞步。间或有锣鼓铿锵震响,有音乐雄浑回荡。初见这喧闹的场面,瞬间就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原始骚动。
我们在场外数十米处的斜坡上坐下来。我注意到那些唱歌跳舞的白依人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男人白色,女人浅绿色,其形如汉族人的旧式长布衫,但两边开衩很高,前后长幅大摆,跳舞时,前后两片衣襟飘荡飞扬。扎果说,这就是白依人的“蜜蜂装”,前后衣襟如蜜蜂的翅膀,是白依人崇敬蜜蜂的体现,这种衣服过去都是用织布机织就的土布缝制的。
待锣鼓、音乐停下来,全场出现了一阵短暂的间歇后,随即又开始了气势恢宏的大合唱,歌声犹如海浪的呼啸,在天地间回荡。人们边歌边舞,数百人簇拥一团,手牵手忽左忽右地跃动,动作粗犷而夸张,如波涛汹涌起伏,其场面之壮阔、情绪之高昂,令人心潮澎湃。
我问扎果,他们唱的是什么内容,扎果说唱的是《苏里峨力鲁》,并给我翻译了几句:“翻过一道道山梁,越过一条条大河,打过了虎狼豹子,挺过了雷雨风暴,是蜜蜂在前面引领,我们才来到这个地方,是满山花香的诱惑,我们才来到这里落脚……”这时,扎果已被那沸腾的歌舞所感染,没心思继续为我翻译了。我注意到他额角微红,血管膨胀,眼睛里如同燃烧着两束火焰。末了,他突然起身,像发疯的狮子一般冲到坡下,钻进人群,与人手牵手舞了起来。他的动作异常夸张、剽悍、刚劲……我被这壮阔的场景震撼了!白依人的歌舞盛会绝然不同于惯常所见的演出,而是歌舞的人多、观看的人少。这才真正是激情的恣意宣泄!这才真正是与天地的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