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之乡莫斯卡

石刻之乡莫斯卡

丹巴县丹东乡的莫斯卡村,是众多专家学者和旅游者心驰神往的地方。在那里,格萨尔史诗文化在每一寸土地上蔓延、渗透,在僧俗两界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那里,人们说唱格萨尔史诗,讲述格萨尔故事,演出格萨尔藏戏,并以石刻的形式将格萨尔故事和人物形象刻凿于石头上,成为藏区罕见的景观。

莫斯卡位于丹巴县北部,距县城100多千米,是一个偏僻而遥远的牧区,交通极为不便,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它被外界认知并一举闻名遐迩,首先要归功于西南民族大学杨嘉铭教授对它的发现和传播。2003年前后,杨教授在县旅游局和丹巴乡领导以及金龙寺日穹活佛的支持下,两次到莫斯卡进行考察,并以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将那里的奇观公之于世。

格萨尔石刻像

格萨尔石刻像

莫斯卡是一处奇特的牧区。一奇是袖珍城堡:牧民居住点与寺庙在同一围墙内,僧俗融为一体,城内民居一楼一底相互连接,屋面覆以石板,整个城堡布局如坛城,藏语称之为“金科”。这里的牧民夏日外出放牧,冬季则集中定点学习藏文。二奇是旱獭乞食:这里的旱獭不惧人,还会来到人前直立后腿向人乞食,形象极为可爱,这种动物与人的亲近是牧民们长期珍爱动物的结果。三奇是盘羊成群:数百只盘羊成群结队在草甸、砾石间出没,悠然自得。自从杨教授考察了格萨尔史诗石刻并将其公之于世后,这里就有了“石刻之乡”的美名,石刻就成了莫斯卡牧区最令人震撼的奇观。

莫斯卡是格萨尔史诗文化遍地开花的地方,在这里,几百年来,格萨尔史诗家喻户晓,讲格萨尔故事、演格萨尔藏戏、说唱格萨尔史诗、跳格萨尔锅庄、供奉格萨尔画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几十年前,这里的牧业村还成立了有数十名演员的格萨尔藏戏团,剧团演出频繁,并储备了由格萨尔史诗改编的《志美更登》《卓瓦桑姆》《取阿里金库》《赛马登位》《赤松德赞》等多个剧目。

悠久的格萨尔文化传承和浓郁的格萨尔文化氛围,催生出另一种对格萨尔的崇拜模式——石刻艺术。莫斯卡牧民们集体投劳投工,将格萨尔史诗中的人物形象雕刻在板岩上,并用于寺庙、经堂和神山供奉。200多年来,他们总计雕刻了多少幅石刻,没有精准的统计,但目前所见到的近千幅石刻,幅幅都是精美的艺术品。2003年杨教授两次实地考察的6个点,就有近600幅。在城堡里,有个“格萨尔喇空”,经堂正中安放的石刻像就有109幅,石板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石板上刻有格萨尔骑马奔驰的形象,其他石刻则是众多岭国英雄人物和著名将领的形象。在金龙寺大殿的顶部,也有早年放置在那里的众多岭国人物的石刻,据说是200多年前金龙寺初建时创建人青则益西多吉主持雕刻的,所刻的人物主要有格萨尔、格萨尔生母萨拉姆、格萨尔爱妃珠牡、岭国三十员大将等。当时三十员大将石刻被放置在一楼大殿内当作保护神,后有部分损坏。寺内还有1997年补刻的着彩石刻47幅。莫斯卡的各冲沟是该村的一个放牧点,那里有高山湖泊,是盘羊成群出没的地方,牧民们每年要在那里举行祭山水、祭格萨尔活动。那里有一座高大的石台,被牧民称为“格萨尔坐台”,祭祀时要在台前煨桑、诵经。据说那里早年是有格萨尔石刻像的,但现已不存。该村的边耳牧场有个叫卡斯甲都的定居点,那里有一座四方形的石塔,牧民们称之为“格萨尔塔”,塔身的四个面上镶嵌着刻有格萨尔及岭国人物、征战将领、高僧大德形象的浮雕石板,共有82幅。在莫斯卡村吉尼沟的青麦格真神山半山腰一座巨大的岩崖下,搭建有一个半封闭的简易石屋,里面有石刻80余幅,分四层安放;曲登沟的巴札格热神山有石刻约120幅,甲拉沟的甲拉勒神山有石刻约60幅。此外,牧民家中也有零星的格萨尔石刻供奉。还有少量石刻与普通岩板混在一起,成为盖房的材料。

这些石刻有着史诗人物谱系的系统性。史诗中岭国人物众多复杂,每一处石刻,少则40幅,多则上百幅,基本上包括了岭国文臣武将的主要人物,再现了岭国英雄人物形象,整体上体现了格萨尔史诗的精神和内容。

莫斯卡格萨尔史诗石刻所选的石材均为不规则的岩板,其形状各异,艺人们雕刻时依据石板形状构图,互不雷同,每幅石刻的内容布局、人物姿态都与石板形状相吻合,显示出艺人们在构图上的高超技艺。这些石刻主要采用了藏族石刻的传统线刻和浅浮雕技法,其中线刻技法尤为精到,以线造型,以线表意,以线传达绘画语言,以线表达意愿和情感,粗细、轻重、顿挫、抑扬、张弛、刚柔等把握有度,造型生动,表达准确。如人物面部,简单的线条就能勾勒出愤怒、慈祥、刚烈等各种表情和性格。再如战马,简单几条线就能刻画出多种姿态。数十个人物、数十匹战马,个个有个性、个个有动感,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群像,这是极不容易的,足见其艺人功力之深厚。石刻中还大量运用浮雕技巧,很好地凸显了石刻的立体感。较晚期的石刻还都辅以彩绘。这些彩绘是将刻好的作品按美术绘画要求进行设计和着色,达到了色与形的和谐统一。在一块不规整的岩板上,刻出与其形状相协调的图案,再以色彩为补充,达到了石板造型、雕刻内容和彩绘三者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莫斯卡为什么会形成浓郁的格萨尔史诗文化氛围?为什么会产生堪称奇观的格萨尔史诗石刻?杨嘉铭教授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其地金龙寺属宁玛派寺庙,宁玛派对格萨尔文化较之其他教派更为推崇,当地牧民普遍信仰的也是宁玛教派。二是莫斯卡牧民历史上不是一个完整的部落,他们都是从不同部落迁徙而来,首先迁来的占人口中大多数的是达绒部落,这个部落在史诗中是晁通统领的岭国部落支系,他们自然对反映岭国的史诗怀有特殊的感情。除达绒部落外,陆续迁徙来的,还有壤塘的卓浦部落、炉霍的各色部落、塔公的卡娘部落、白玉的直西部落,这些部落原先的栖息地都是格萨尔文化走廊的核心地带,他们迁徙而来,自然也带来了格萨尔史诗的文化传统。由于以上两个原因,莫斯卡就成了格萨尔文化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地方,成了诞生格萨尔石刻奇观的地方。

格萨尔石刻像

TIPS

丹巴县丹东乡莫斯卡村是位于丹巴县金龙大雪山旁的高原牧场,海拔3900米,距丹巴县城100多千米。四周雪山环围,境内森林、草地、湖泊、溪流相互衬托,景色异常美丽。莫斯卡不仅有大量格萨尔石刻引人争相目睹,还有奇异的藏寨和寺庙、有趣的动物、高水平的格萨尔藏戏,都是值得一观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