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叶茂的康巴语言
木雅藏族儿童
康巴藏区栖居着数十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种语言又因群体和地域的不同衍生出多个支脉,仅藏语的康巴方言(藏语有卫藏、安多、康巴三大方言区)就有北路、南路和东路牧区三大类。义务为我做了一天翻译的蒋女士告诉我,康北德格语是最具代表性的康巴方言,在康区流行较广;康北石渠县和色达县是牧区,则流行安多语;在某些地方,德格语又与安多语互有渗透融合;在康巴中部和南部,康巴方言又形成了许许多多被称为“地脚话”的分支,如木雅语、贵琼语、尔龚语、扎巴语、尔苏语、普米语、曲域语、纳木依语等。
康北藏族女孩
据蒋女士介绍,每种语言的使用人群多至两三万,少则一两千,主要分布在康定、丹巴、道孚、雅江、新龙、九龙、理塘等县纵横千里的范围内。如尔苏语,仅有九龙县部分地区的1000多人使用。使用曲域语的民族也只有1000多人,分布于雅江、新龙、理塘、康定四县的部分村寨中。在雅江与道孚接壤的扎巴大峡谷中,那里的藏族人自称扎巴人,他们的语言被称为扎巴语,仅在数十里的峡谷中使用。据研究,扎巴语与周边任何一种语言都不类同,既不是藏语,也不是藏语方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内一种独立的语言。在以嘉绒藏族为主要人群的丹巴县内,还分布有尔龚藏族、木雅藏族等源于古代不同部落的人群,他们不仅都有自己的语言,还因语言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本族听不懂本族语言、交流时往往使用汉语的现象。在以康定和雅江为主,包括道孚、九龙、理塘等县部分地区在内的木雅藏区,木雅藏族仅有2万人左右,与他们错杂分布的还有使用贵琼语、尔龚语、曲域语、扎巴语、嘉绒语的群体,这就形成了繁缛复杂的语言现象,以至于过一条沟、翻一道梁,一方就听不懂另一方的语言。蒋女士本是藏族,上过民族学院,教过书,改行从政后与基层有广泛的接触,但她也听不懂许多地方的语言。
嘉绒女子
据蒋女士讲,康巴藏地语言纷繁复杂的现象,是地理、民族、历史和政治等多种原因所致。从地理上讲,康巴藏区地处青藏高原的横断山区域,高山密布,河谷幽深,多条大江自北向南,将其切割为一个个高山峡谷区,这些区域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各单位居住人群既保有共同特征,又有相互区别的习俗习惯,人与人之间往来不便,信息传播和经济文化交流也相当困难,区域性文化能很快形成并长期存在,语言也能长期保持其独立性。从民族历史上讲,藏族部落数量众多,人口构成复杂,其历史就连许多学者也不能完全搞清,但总的来说,藏族源于氐羌等生活于青藏高原的原始民族,如木雅藏族,其前身就是古代氐羌的一个大部落。春秋时期,一部分羌人西迁,与康区原始民族融合,成为康区藏族的组成部分。隋唐时期,活动于青藏高原的羌人部落有党项、白狼、东女及“西山八国”等。当初,吐蕃势力东移,一些部落被兼并,吐蕃人与当地居民融合,许多部落成为吐蕃的属部,藏族形成统一的民族,各部落的语言和文化由此被保存了下来。从政治上讲,自元代以后,中央政权在康巴藏区分封了数十个土司,土司之间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清末,这也使各地语言得以独立存在。
康北藏族女子
康南藏族汉子
蒋女士不是语言学家,但她对康巴藏区五花八门的方言形成原因的分析,倒是令我信服的。
旷野里的歌舞(多吉彭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