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怀古

大理怀古

大理古城

白族学者老李告诉我,到了大理,就不能不去古城里看看。

大理古城既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中原文化、吐蕃文化和南亚文化汇聚的焦点。自公元792年南诏第三代君王异牟寻在此建立羊苴咩城,到元代铁骑征大理,这里作为南诏和大理国建都的地方,曾有过400余年的繁华和喧嚣,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碰撞、融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明。当元末羊苴咩城因兵灾最终崩裂而成为一片瓦砾时,大理人再创辉煌,从明洪武十五年(1382)开始,又重修了这座古城,并一直作为地方政府的治所。

古城东临洱海,西临苍山,方圆十余里,呈棋盘式格局,有“九街十八巷”之说。在这里,不仅有明清时代的青石板路、白族“三坊一照壁”式民居,更有千年古迹透过时间的尘埃,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古朴和别致,体味到滇西古国多彩而波澜起伏的历史。

老李是个热心人,他陪我在古城深街幽巷里转悠了大半天。每见到一处典型民居、商铺、作坊或书院,见到那些飞檐翘角、斗拱彩绘和木雕砖拼,都一一给我讲解。末了他告诉我,看大理古城,还应该到城墙上去,到城楼上去。

高约7米、宽约6米的城墙虽为现代重修,但铺地砖砖缝里生出的凄凄荒草,却颇有一番古韵。从城墙上望去,古城青瓦屋面鳞次栉比,街巷纵横,很有一番规模。登上城楼西望,蒙蒙烟雨中看到的一片田野和村落,就是古城诞生前南诏和大理国曾作为都城的羊苴咩城的遗址。那座都城仅仅存在了不到400多年就倾颓了,只剩下一段千余米长的残败的墙垣,横亘于荒野,横亘于岁月的路边,为后世证明了那座都城曾经的存在。

老李说,关于羊苴咩城的史料不多,现在已很难了解那时社会生活种种鲜活而生动的细节。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作为一个各种文化汇集融合的都城,作为一个地处交通要冲的大都市,当年定然是街市林立,人口稠密,商贸繁忙,白天喧腾不止,夜晚灯火万盏;定然是满街行走着中原人、南亚人、吐蕃人和本地的土著人,他们着不同服装,操不同语言,信仰不同的神灵;定然是马帮川流不息,或来自雅鲁藏布江畔,或来自澜沧江下游,或去往中原大地,或去往印度、缅甸……

洱海(何乐 摄)

洱海

遥想滇西古国的历史,就不能不想到影响其历史发展的几个人。第一个就是公元7世纪初期滇西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他在唐王朝的支持下灭了其他五诏,建立了统一的南诏政权。后来他的势力日益强大,便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第二个是皮逻阁的儿子、第二代南诏王阁罗凤。他与吐蕃缔结同盟关系,被吐蕃册封为东帝。玄宗年间唐朝派鲜于仲通和李宓两次率大军征讨南诏都遭惨败。发生这一历史悲剧的战争被称为“天宝之战”,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曾为此写诗抒怀。白居易《新丰折臂翁》一诗这样写道:“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第三代南诏王异牟寻是一位具有浓厚反战思想的君王。他曾遣使赴长安称臣,从而换来了南诏长期的和平与安定。这一时期的南诏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疆土也迅速扩展,东到今贵州,南到今越南。公元902年,南诏灭亡,此后的100多年间出现了三个小王朝,其中“白蛮”贵族段思平势力最盛,先后荡平各地势力而成为一方霸主,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大理国。大理国延续300多年,先后传位22君,直到元朝军队南征云南时灭亡。

从南诏第三代君王到大理国第二十二代君王的400余年岁月里,羊苴咩城作为都城,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历史活剧;作为文化大都市,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据老李介绍,大理人崇尚佛教就是从南诏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后开始的。此后的大理国更是崇佛有加,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普遍信仰佛教,段氏传国22君,竟然先后有11人避位当了和尚。公元1026~1238年的200余年间,13位国王中有7位出家当了和尚。公元1080~1097年的十多年间,王位传递频频发生:段寿辉当了一年国王后要去修行,将王位传给段正明;段正明当了一年国王后因政绩平平遭到非议,又丢下王位去当了和尚。在国中无主的情况下,人们又拥戴高升泰做了国王,段氏王朝变为高氏王朝。但高升泰临终时又诫其子把政权还给段氏,其子一年后又把权力交给了前国王的弟弟段正淳……王权屡屡的转移居然没有刀光剑影,都是在平静友善的氛围中进行的,这在历史上的确算是奇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或许正是由于佛教精神的浸润,君王和臣民们似乎更热衷于精神领域的修炼,更愿意沉迷于文化和艺术所致。

君王崇佛,必将导致全民信佛。元时大理境内“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到了明清,大理境内佛教发展到了鼎盛阶段,仅鸡足山就有三十六庵七十二小寺八大寺院。

我问老李,那11位国王出家是落脚在哪个寺庙里的?老李说天龙寺,就是金庸小说里的天龙寺,现在叫崇圣寺,初建于南诏时期,后因大理国王隐修于此,一时名声大噪,香火旺盛,扩修得极为壮观,但后世不知何时何因被毁,现在只剩下寺前的三座塔了。

苍山下的崇圣寺三塔

大理木雕

精美的大理建筑装饰

顺着老李的指点向西望去,只见苍山中有三座高塔巍然高耸,塔身呈土黄色,在青山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醒目。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大理崇圣寺三塔。据老李介绍,三塔为一大两小,呈“品”字形分布,大塔居前,高约70米,为十六级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基面积达1500平方米,塔身为环筑厚壁式结构,各层高度逐步降低,上下贯通,内设木质楼梯,相传为唐代仿长安大雁塔形制建造。小塔建于大理国时期,比大塔晚200年,高42.2米,形似锥状,为十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各层塔身均饰以浮雕,造型独特。三塔已历经百年沧桑,它们默然静立,真是看尽了岁月的滚滚烟尘,看尽了生灵的生生灭灭。

大理古城,真是个遗址古迹荟萃、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在这里徜徉,就仿佛时光在倒流,将我们送进了历史的深处,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历史活剧。

大理古城

大理白族歌舞

在这里,不仅有明清时代的青石板路、白族“三坊一照壁”式民居,更有千年古迹透过时间的尘埃,让人感受到它们的古朴和别致,体味到滇西古国多彩而波澜起伏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