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汉子康巴女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习惯于把藏区划分为康、卫、藏三个区域。今天从语言学角度看,藏区也有三个方言区,即卫藏方言区、安多方言区和康方言区。康或者康区(巴)指的是西藏丹达山以东的广大藏区,即今天西藏东部的昌都地区、青海南部的玉树地区、云南西北的迪庆地区和四川西部的甘孜州地区。居住在这一区域的人被统称为康巴人。虽然这一地区还有纳西、彝、怒、独龙、羌等多个民族,但藏族占绝大多数,通常所说的康巴人也就指的是康巴藏人。
康巴藏族栖居于青藏高原东部,境内有横断山等众多山峰并行排列,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众多江河南北贯穿,形成了南北沟通的一条条大走廊。古代先民沿这些走廊往来迁徙,部分先民滞留于此,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繁衍了后来的康巴藏族。各地的康巴藏族有各自的祖源历史和文化传统,有各自的服饰、语言、建筑风格和习俗。单就语言来说,康巴藏族就有木雅语、扎坝语、嘉绒语等多种方言,并在许多地方形成了“语言孤岛”,一条峡谷上下两个村寨相互听不懂对方的话。然而,康巴藏族,各族群又有很多共同的特征。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给了他们古铜般的肤色,酥油糌粑给了他们强健的体魄,雪山草地给了他们阳刚的心理。他们坚韧、强悍、勇敢,他们粗犷、豪放、豁达。尤其是康巴藏族的汉子,个个体格高大,脸色黑里透红,目光如鹰,冷峻而坚毅,视人时目光专注,有英武剽悍之气,有咄咄逼人之势。他们不苟言笑,很少有手势,与人相处,没有琐碎细语,说话直奔主题,不喜绕来拐去,他们待人的真诚和直率完全通过行动和行动的结果来表达。康巴汉子不喜伪饰,不善取悦对方,不善遮掩自己。与你同桌共餐,也没有我们惯常听到的那些虚话、套话和俗话,没有那种例行公事般的礼仪,喝酒也是各尽所能,没有繁缛的劝词。就连一些康巴藏族的学者,讲起康巴文化来滔滔不绝,讲起客套话则显得笨拙而词穷。

着传统服饰的康巴汉子

康巴汉子的勇敢、坚强和率直是世人所知的。所以就有了康巴汉子的种种神奇的传说:一种传说认为,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大军东征叙利亚、埃及和波斯,出征时受印度恒河阻拦,部分大军回撤时在印度北部山区留下了一部分雅利安人;这其中的一部分人沿喜马拉雅山脉向东迁徙,在西藏东部的康巴地区定居下来而成为后来的康巴人。这仅仅是传说。事实上康巴人的先祖是西北的游牧民族,他们南下至横断山脉后,受吐蕃文化影响而成了藏族的一部分。由于他们血管里奔流着西北羌人的血液,才有了高大的身躯;由于千山万壑的磨炼,他们有了坚韧向上的意志和勇烈不屈的性格,有了奔荡的激情和面对生死的坦然。康巴男人优秀,女人也同样盛名远播。康巴女子,体格健壮,身材婀娜,肤色健康,既有男人的英武之气,又不乏女子的妩媚和灵秀。她们能歌善舞,心胸豁达,性格乐观,目光炯炯,笑声爽朗。我所接触和认识的众多康巴女性中,无论其贫富贵贱,无一不有种正大浩气和乐天乐地的性格,从她们的脸上和目光中,决然见不到畏缩。康巴女子中最被世人称颂的,是丹巴县境内的嘉绒藏族女性。在丹巴无论街头、村寨,随处都能见到落落大方的女子,她们气质典雅高贵,个个都有种冰清玉洁的美。为此,丹巴自古就有“美人谷”的美誉,曾被古籍屡屡记载,被世界广泛传扬。据统计仅有5万人的丹巴县,现今就有2000多人在全国各地的演艺界供职,这似乎也进一步证明了丹巴盛出美女的说法。

康巴汉子(多吉彭措 摄)
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给了他们古铜般的肤色,酥油糌粑给了他们强健的体魄,雪山草地给了他们阳刚的心理。

康巴女子
丹巴为什么盛产美女?现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丹巴女是7世纪西藏东部“东女国”的后裔,因为东女国是女人掌权的古国,所以丹巴女身上有种豁达爽朗的气质;有的说,西夏王朝崩溃时,王族中的一支分脉为避战祸来到了丹巴一带,所以丹巴人身上有依稀可辨别的党项人的痕迹,丹巴女应该是西夏王族的后裔,王族血统使她们与众不同、气质高贵;也有人认为丹巴地处横断山脉中的重要位置,历史上是多个民族迁徙的必经之地,迁徙中的民族部分滞留下来与当地土著融为一体,繁衍了后来的丹巴人。种种说法是非难判,但丹巴美女如花容颜的背后肯定有一段沧桑的历史。

康北牧区女子(何乐 摄)
康巴汉子英武剽悍,康巴女子强壮俊美。但康巴人的最大魅力还在于他们身上的精神,乐观、奔放、大度、坚韧、豪爽、勇敢,正是这些精神汇聚于一身,康巴人才创造了绚烂多彩的康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