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经人桑巴

刻经人桑巴

在炉霍县一条公路边的崖壁旁,我见到了桑巴。他一手握錾子一手挥锤,正神情专注地在崖壁上凿字,叮叮之声在山谷里回荡着。他穿一身汉装,上身为短袖汗衫,但他盘辫的长发和夹杂于发中的红色线绳告诉我:他是康巴藏人。他额头汗浸浸的,头发里散落着一些碎石屑。

他即将凿成的藏文,每个字有半米见方,我能看出来,正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藏区凿刻在玛尼石块上或崖壁上的石刻,有神佛像,有颂扬偈语,有佛教警句,有带有忏悔或祈愿内容的成篇成段的经文,但最常见的还是观世音为救赎众生而开示的咒语六字真言。这句神咒每个字都有无穷的内容,不论是吟诵,或是写在幡旗上、刻在岩石上,都能积累功德。通俗地讲,吟诵六字真言是藏传佛教密宗给人指出的脱离苦海、摆脱生死轮回的最简单的方法。

石刻六字真言

天气正热,我拧开一瓶矿泉水递给桑巴,他这才放下手中的工具,边饮水边同我说话。桑巴说他是甘孜人,家里有青稞地有牛羊,只因有石刻的手艺,常有人请他,他也愿意利用空闲多挣点钱。桑巴说他刻的最多的是玛尼石,石头可大可小,大至半米,小至手掌心这么大,最难的是在崖岩上刻字,最小的一米见方,最大的长宽数米,需要搭上架子或拴绳攀空。也有的施主要刻一篇或一部经文,那需要筹几车石料,刻凿半年一年,或几年,当然那也能挣很多钱。桑巴说,施主刻石一般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愿与佛法结缘,自己刻或请人刻,这同施主在寺庙里捐钱是同样的;另一种是家境不顺,诸事不利,或家中有人生病、死亡,就要以刻经积功德消灾祸,至于刻哪些神佛像,刻什么经文,施主提前要请教喇嘛。当然,像他们这些常刻石的人,也懂得什么情况下该刻什么内容。

木雅藏寨

桑巴还说,刻石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专业性的,常年在外漂泊,靠刻石报酬为生;一种是业余的,像他这样,每年出门一段时间,还要顾及家里的庄稼和牛羊。我对桑巴说:“我们那也有像你这样的人,叫石匠。”桑巴一笑说:“那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你们的石匠靠手艺凿石头,我们是要靠心凿石头的,要寄托信仰的,我们凿的经文是有声音的,我们能听得见。”

藏区石刻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初本教流行时,就已开始在岩石上凿刻神像和经文了。到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到拉萨选择王朝新址时,在河畔看见水的波光投射在岩石上形成了六字真言,并放射出七彩的光芒,于是就请尼泊尔工匠在岩石上刻下了六字真言。这之后,这一做法被代代效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石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石刻,不仅讲究字体书写美、凿刻工艺精良,还要将笔画涂以色彩,十分悦目。桑巴说他刻的这些六字真言,还要涂红黄蓝白紫几种颜色,过些时间颜色褪去了,还要重新再涂。

石刻六字真言

你们的石匠靠手艺凿石头,我们是要靠心凿石头的,要寄托信仰的,我们凿的经文是有声音的,我们能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