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时代的贵族与平民

土司时代的贵族与平民

在土司统治时期,辖区的俗民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前者为统治阶层,后者是被统治阶层。

贵族主要由土司家族及所属头人构成,他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在丧葬、服饰、婚嫁等方面有一系列独显其尊贵的观念和规定。土司是被朝廷封赐职爵的地方土酋,职爵是多种多样的,统称为土司,虽然其“级别”一般不是很高,大多相当于州、府、县级,但他们世代袭位,独据一方,俨然是一个邦国的王者。据统计,古代朝廷在康藏地区先后分封土司有数百员,德格家族的索朗仁青元初时被封为万户府,清雍正时期登巴泽仁被封为宣慰使,三品待遇,算是大土司了。土司家族的成员无论是从教还是从政,均高居统治地位。从政者有的被土司封官,有的以“勇将”“猛士”等身份率兵征伐邻近土酋,充当土司的左膀右臂;从教者往往把持寺庙大权,以“名僧”身份建寺庙,控制宗教势力,以配合家族的政教统治。贵族的另一部分就是头人,头人多为土司家族在统治势力扩张过程中,征战有功的下属部将和归降的各部落土酋,经土司认定并委以头人称号后成为世袭贵族,并获得土司封赏的土地和百姓。头人有大头人(独占)和小头人(荒扎)两种。德格土司在清初时下属有大头人30员、小头人80员,分别担任25个农业宗和43个牛场部落的各类官员。大头人可获得土司封赏的数百至千亩的土地和二三百户科巴(农奴)。还有部分头人虽未被土司委以名号,但实际已被默认为头人。大头人有资格获得土司官寨本部的各类重要官职,如涅巴等。小头人通常只能担任基层行政职务和各类杂职,土司封赏的土地和科巴也比大头人要少得多。大小头人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忠于土司,否则土司就可撤销其世袭头人称号。

高山夏季牧场

牧人的冬天(多吉彭措 摄)

被贵族统治役使的民众主要有差巴和科巴两类,此外还有少量的娃子(奴隶)和自由民。差巴(差民)是专为土司家族支差服役、交纳赋税的农奴,约占百姓总数的一半,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略强于科巴,一般都有房屋、农具和牲畜。差巴因劳力和牲畜状况分为人差户、牛差户、马差户、兵差户和活差户等多种,他们耕种土司划拨的土地,收入归己,但必须出动人或牛马支应各类差役。比如兵差户,各家自备战马和枪支,随时听候土司官寨的差遣。如有战争,兵差户的男丁就被迅速征调;如果战死,家中其他男性成员自动补充。比差巴户地位更低的是科巴户,他们约占百姓总数的40%,是土司划赏给大小头人或寺庙的农户。科巴户没有像样的房屋,没有牲畜和大中型农具,仅有世代耕种头人或寺庙划给的几亩土地,既要交各种形式的赋税,又要用大量时间支应各种差役。科巴户的人身自由是受限制的,他们既可被作为礼物在头人与头人间相互赠送,也可作为布施由头人奉送给寺庙。比科巴地位更低的就是土司头人所拥有的娃子,虽然主人对他们无生杀买卖权,但他们要无偿地为主人劳作服务,无行动自由。娃子可择偶结婚,其子仍为娃子身份。

差巴户和科巴户所支应的差役有三类:公差、土差、杂役。公差是朝廷或国民政府官员过境时,为其提供领路、护送、驮运家资、侍奉官员等方面的差役。若遇战争,为政府军队提供后勤运输方面的差役也算公差。支公差途中常因疲累和路途艰辛造成大量牛马死亡或人员伤亡,土司头人和朝廷官府对此概不负责,差巴户要自行补充牛马和人员继续支差。土差是指为土司头人和寺庙所支应的劳役,主要集中在运输、农牧业经营、武装行动等方面,如物资运输差、农差、牧差、兵差等。运输差是很艰辛的,因为土司头人和寺庙的商贸活动往往远达内地或藏区各地,往来路程几千里,其货物运输只能由土司所属的差巴户和头人及寺庙所属的科巴户完成。农差是差巴户为土司头人及寺庙耕种自营地所支应的差役。据《德格县志》记载,1949年以前德格土司有众多自营地,全年的耕作收获需差巴户投入3万个劳力。土司家族的牲畜也以派差巴无偿放牧的方式为其经营,牲畜所产畜产品及增值物全归土司,牲畜因病或自然灾害而死亡的,由差巴户赔偿。头人和寺庙的自营地,仿照土司自营地的经营方式,由科巴户无偿劳作,主人则坐享其成。杂役是百姓无偿为土司头人、寺庙、政府官员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其种类很多。如僧差,是指寺庙势力范围内的百姓既要送子女出家为僧,还要在寺庙维修或大型佛事活动时提供临时性的服务;再如纳役,就是土司头人或政府要员在各村寨夜宿时,当地头人要选择青年妇女支差陪宿。此外,还有工匠差、驿递差、引路差等。

富裕牧民帐篷内的陈设(多吉彭措 摄)

森林中的草地

土司辖区的俗民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前者为统治阶层,后者是被统治阶层。

TIPS

德格土司下设四大管家,由大头人轮流担任,四大管家直接指挥30个大头人(实际有43个)。德格土司家共有小头人86家,均在大头人的直接指挥下行事。小头人中随带仆人的比一般小头人高一级。土司召集四大管家和五大家庙第一序位活佛会议决定的大事,由各管家召集大小头人会议提出落实方案,各大小头人分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