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傈僳服饰印象记
据民族学家研究,傈僳族是彝族中的一支“乌蛮”与当地土著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同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一样,历经了一次次迁徙和征战,饱尝了失去家园的痛楚和开创家园的艰辛。这样的民族发展历史,使他们产生了敬畏天地的心理观念和崇拜自然的文化习俗。这种心理和习俗不仅仅表现在艺术、民居和饮食上,还表现在服饰上。
傈僳族服饰的主要特征为裹头、短衣和长裙,多种史籍对此曾有描述,清乾隆年间的《皇清职贡图》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傈僳……男人裹头,衣麻布,披毡衫,佩短刀……妇女短衣长裙,跣足……”这些特征反映了傈僳人的生存观念和文化习俗,而被代代传承。
将傈僳族服饰传统完全继承并进行淋漓尽致地发挥,使其异彩纷呈的,就要数傈僳族的支系——花傈僳了。花傈僳人头上的黑裹头布很大,很夸张,常被人比作磨盘,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黑色包头装饰了繁缛的花纹图案和线条,包帕缀有数百根垂须,垂须上串着串珠和造型为猴子之类的饰物,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远远看去就像头上顶着一个大花篮。花傈僳族习惯于包头并在包帕上进行复杂的装饰,是有其精神根源的。他们认为在很早的时候,天地间一片混沌,大力神用布包缠在头上后,以头将天高高地顶了起来,使天和地得以分离,所以头上包帕是为了纪念大力神。学者们认为,裹头与战争有关,因为在漫长的民族迁徙、融合、分离的过程中,部落之间、氏族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经常发生械斗或战争,搏斗中以布裹头,既可防寒,又像头盔一样可以抵御刀剑棍棒的袭击。

花傈僳服饰(金沙工作室)
傈僳族的女性短衣,往往由多块花布镶拼而成,称为百布衣,也与战争有关。传说古时在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中,首领常用彩布包着奖品奖励那些在战斗中勇敢而有战功的人,获奖赏次数越多,得到的彩布就越多。妇女们为了炫耀亲人的功绩,就把彩布缝在衣服上,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百布衣。傈僳支系花傈僳人继承了这种百布衣的做法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上衣。这种衣服布满各种花纹图案,色彩绚烂繁杂得令人眼花缭乱。领口、袖口、肩部、胸部、下摆等,全以密密匝匝的饰图拼成,而一件与另一件又不相同,往往袖口就环绕着20多条彩色线条,胸部有数百个花纹和饰图。整件衣服的图案、花纹、线条达上千个之多。仅一条宽约三寸的腰带,就有十多种线条、数百个图形、几十种颜色。如一首歌中所唱:“姑娘的花衣呀,金鸡的彩羽也比不上,包头的花朵比星星还多,身上的图案比河里沙子还多……”这些图饰和线条多以彩色花布镶拼而成,绣以图案,缀以饰物,织以线条。

花傈僳服饰
花傈僳人服饰上的饰图,是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木鸟兽的投影,是大自然的浓缩。花朵、树木和草叶都在服饰上呈现,飞鸟、走兽和游鱼都在服饰上栖息。
花傈僳人服饰上的饰图,是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木鸟兽的投影,是大自然的浓缩。有的线条取形于山岭,有的又模仿于河流,有的图案象征日月,有的又比拟大地。花朵、树木和草叶都在服饰上呈现,飞鸟、走兽和游鱼都在服饰上栖息。同时,花傈僳人还把对自然的依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也融到服装的图饰之中,如播种、收获、射猎等劳动场景都在服饰图案中有所反映,所以花傈僳的服饰往往给人以惊人之美的印象。特别是在傈僳年节或其他重要节日的欢庆活动中,全寨新装,载歌载舞,如仙宫神女云集,五彩炫目。
花傈僳服饰的图案素材往往都采撷于大自然,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存环境的热爱。他们有这样一首世代传唱的歌:“把林木绣在头上,把飞鸟缝在肩上,让花朵长在胸前,让河流在腰带上流淌。记住这个欢乐的地方,这是祖先开拓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