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黑瓦俄岛

登上黑瓦俄岛

凭着一本地图册的引导,汽车绕过一座座钢筋与水泥构成的城市,越过层层叠叠的深谷和峻岭,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泸沽湖畔。

这镶嵌于金沙江与雅砻江之间的纳喇山脉中的高原湖泊,博大而宁静,碧绿而清丽。四周山峦环围,湖岸曲线婀娜逶迤,洲湾丘峦或隐或现,湖中岛屿亭亭玉立,湖面银波万顷,水天一色。星星点点的木船缓缓漂移,在蓝天白云和婆娑树影的映衬下,呈现出迷离恍惚的异常光影,一派仙姿神态,令人惊叹不已。这片面积约为50平方千米的蔚蓝水域,是世界上罕见的未被污染的湖泊,是大自然馈赠给摩梭人的一份恩宠!

泸沽湖

穿过长长的村寨,来到一个湖湾,寨子边是个小码头,停泊着几条运送游人上岛的小船。这种船泸沽湖特有,窄而长,显得朴拙厚重,形若猪食槽,因而叫猪槽船。千百年来,摩梭人就是驾着这种小船用竹笼在湖里捕鱼的。

我们要去湖中央的黑瓦俄岛,三言两语就同划船的摩梭女讲好了价。由于能见度高,小岛看似很近,实则在2000多米以外,单程需要半个小时。划船的摩梭女开朗热情,汉语讲得很不错。我问她这湖里为什么不用机动船,她说一来害怕破坏环境,二来摩梭人喜欢这种猪槽船,这种船来历是不平凡的。于是她边划船边给我们讲了猪槽船的来历……

洪荒时代的泸沽湖,原本是一片陆地。有一天,从格姆山喷出铺天盖地的洪水,使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当时有位摩梭母亲正在门前喂猪,见洪水袭来,急中生智,就把身边的两个小孩抱进猪食槽里。后来洪水吞没了一切,独有这两个乘猪食槽漂浮在水面的孩子得以幸存。洪水过后,这里变成了美丽的湖泊,两个孩子也就成了摩梭人的祖先。为了纪念这位母亲,后来的船就做成了猪槽的样子。

她说,真正的猪槽船是用一节独木挖空而成的,现在的船是用木板拼起来的,只是样子像而已。讲完船的故事,她又给我们讲了格姆山和哈瓦山的传说,还告诉我们,想真正感受摩梭人的民风,要到前面山湾的寨子去,那里人们住的房子、穿衣和生活习惯基本还是旧时的样子。

据说,摩梭女善歌,同路人要求她唱一首歌,她没迟疑,随口就唱起了情歌。那旋律直击人的心灵,可惜我们一句也听不懂。经她翻译解释,有两句唱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死者不能复生,活着时就应该快乐。”

居住在岛上的土司大管家阿云山。他怀中抱的4岁小儿就是后来成为哲蚌寺五世活佛的罗桑益世(洛克 摄)

说话间来到了黑瓦俄岛。这是个兀立于湖中的圆形山丘,鲜花盛开,绿树掩映,沿岸有一条环岛的大路,沿途可多角度观赏湖域风光。沿阶而上,丘顶是一个佛教经堂,不大,只有主殿。站在殿侧眺望,湖光山色绮丽无比,恍若置身于仙境中。怪不得土司府总管阿云山——一个传奇式的人物,终生都对这里十分眷恋。

史料记载,阿云山于1916年在这岛上建了一座别墅,并用围墙环绕一圈。别墅内屋顶有彩图装饰,门窗用花格镶拼,走廊绘有壁画。二楼经堂雕梁画栋,碧瓦飞檐,玻璃门窗。这座中西风格相结合的建筑是木里、大理、剑川等地多民族工匠才智的结晶,极富艺术品位。曾使许多来客惊愕赞叹,认为其是宫殿建筑艺术在边陲的再现。阿云山修好这幢别墅后,冲破贵族不能与平民通婚的阻碍,顶住巨大压力,娶来湖岸落水村的平民姑娘格则永玛为妻,在岛上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不过,阿云山是个勤于政务的人,他除动员土司、百姓发展畜牧和商业外,还亲自组织马帮将本地特产运往外地做生意,并在政界、商界、宗教界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主持正义,办事机智,在泸沽湖地区有很高的威望。当时北方木里王子、东方南方各土司凡有争执,都愿到他这里来讨教,他都能找出解决的办法,让人心服口服。拜访的人多了,独木舟承担不起迎送客人的重任,他就请四川工匠特地给他造了一艘大船,并训练了水手。美国学者洛克常来泸沽湖考察,也都是住在阿云山家,并在多种著作中记述了在黑瓦俄岛上他与阿云山的友谊。阿云山与泸沾湖和这个岛屿结下了不解之缘,在1933年7月24日去世前,还叫人把他抬到玻璃窗前,将湖光山色再看一眼,然后掏出刻有“阿云山”三个字的私印,叫人当着妻子的面投掷于湖水深处。

1958年别墅拆毁了,仅存遗址。现在的这座经堂是后来修建的。我走进寂静的经堂,无意间发现门口的侧面放着许多待售的书,是罗桑益世的回忆录,叫《女儿国诞生的活佛》,我眼睛一亮,随手拿起一本翻看着。

阿云山的妻子格则永玛1929年6月4日凌晨生下儿子罗桑益世时,正是西藏三大佛寺之一的哲蚌寺措钦活佛甘丹赤珠四世圆寂的时候。活佛是经过“转世”的宗教领袖,藏语称“朱古”或“朱贝古”,意为神佛再现为肉身或转世者。按照黄教规定,前世活佛圆寂一年后就要按照寻访灵童、辨认器物、降神询问、金瓶掣签等程序寻找转世灵童。据说哲蚌寺使团寻访灵童之前,护法神曾到拉萨东部的圣母湖边诵经祈祷,向湖内抛了哈达、宝瓶和药料等物后,水面出现了转世灵童出生地的特征:在西藏东南,灵童降生于四面环水的孤岛,湖畔有古老的村庄。根据这一环境特征,哲蚌寺派出的使团找到了泸沽湖,也访到了阿云山的小儿子。在辨认器物前,香案上摆出许多的木碗,其中只有一只是大活佛生前使用的。当喇嘛特使排列木碗时,刚拿到这只真木碗,灵童突然说话了:“你不要乱动我的木碗。”这时那位翻越千山万水而来的喇嘛伏地跪拜,禁不住号啕大哭,并献出大寺的全部重礼,认定这是哲蚌寺大活佛转世的灵童,约定成年后到西藏去坐床。罗桑益世成为活佛后,考取了格西学位,在西藏有广泛的影响。1955年从西藏回来后,曾任云南佛协副会长、全国佛协理事、宁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翻看着这本罗桑益世的回忆录,有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随即掏出20元购买了一本。

离开黑瓦俄岛的时候,已是黄昏时分,橘红色的晚霞倒映于湖中,金碧辉煌。

小船缓缓行驶着。江面很静,只有摩梭女手中的桨板击打湖水的声音。我望着渐渐远去的诞生过许多故事的黑瓦俄岛,心中生出了许多莫名的感慨。

罗桑益世活佛坐床时留影

阿云山别墅门厅,前面坐的是美籍学者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