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北第一世家

印经院一角
元代初期,朝廷推行“因其俗而柔其人”的少数民族羁縻政策,在藏区封置大小土司近150家,仅康巴藏区就有近50家。其中德格土司辖地纵横千里,袭职21代,堪称康巴第一世家。
在德格土司壮大之前,名震康区的是林葱家族。这个家族因11世纪格萨尔在康北建立岭国,后裔成为甘孜州北部、青海南部、西藏东部最大的土酋。元朝统一藏区后,曾降诏林葱家族设“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明洪武年间,朝庭曾封其家族招讨使6个、万户4个、千户17个。到了清朝中叶,德格土司家族迅速兴盛,逐步拥有了康北多县的统制权,成为康区最大的土司和最大的家族。

第12代德格土司登巴泽仁塑像

德格风光
德格家族发迹于公元6世纪初。那时的家族祖先囊擦嘉曾因攻伐东女国而闻名藏区,其后第四代的噶尔·东赞是第一代赞普松赞干布的国相,曾出使大唐为藏王求婚。公元699年,东赞家族被藏王器弩悉弄诛杀,拉吉尼根布因僧徒身份免诛,便携子赤松顿波逃往康区传演黑教,繁衍了德格这一家族。从噶尔·东赞算起,到1950年的乌金尼麦嘎翁德钦,这个家族共传53代。
德格家族登上政治舞台,是从1253年第30代乌金巴开始的。当时西藏萨迦派宗教领袖八思巴受忽必烈迎请,进京为皇帝灌顶,路过康区时见乌金巴的弟弟索朗仁青博学多才,就封其为大膳食堪布,并携其一同进京。八思巴进京后不久被封为帝师,1264年又总领总制院。索朗仁青也深得皇帝信任,被封为“多麦东本”(即《元史》中记载的“奔不儿亦思刚万户府”),置地在今白玉、理塘一带。八思巴后来从京城回西藏途经康区时,又赐索朗仁青“四德十格之大夫”称号。索朗仁青去世后,第31代大瓦绒波又赴京朝见,获旨承袭万户府土职。此后几代均世袭土职。
到15世纪中叶,第35代土酋德钦司郎绒布听从其哥(僧人)的劝告,按其指引的方向,举家北迁至雀儿山西侧色曲河谷下游一个叫龚垭的地方定居,并以“四德十格”中“德格”二字为其家族族号,政治上投靠了治所在雀儿山东北俄支的土酋“林班波”(后为林葱土司),其子博塔·扎西生根成为林班波属下的将领。扎西生根有一女被林班波相中,欲娶为妾,扎西生根提出以驾犏牛犁一天地的面积作聘礼的要求。林班波同意了,扎西生根率仆人驾犏牛清晨开始自色曲河谷上游沿河而下,暮至邻近龚垭境内的年达,犁尖划过约35千米长的山道。林班波娶亲心切,只得将色曲河35千米长的狭长河谷划归扎西生根所有。有了这片土地,扎西生根于1448年与西藏名僧唐东杰波在峡谷中段一个叫更庆的地方修建了汤甲经堂(后发展为更庆寺),并以更庆为其家族政治经济中心。从此扎西生根自称为“德格甲波”,意为德格国王,史籍称其为第一代德格土司。
到明末清初,德格家族进入迅速扩张的时期,第7代土司向巴彭措与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结为联盟,于1639年擒杀白利土司,得到了甘孜广大地区,并收降了金沙江东岸林葱土司所属的多个大头人,辖区面积扩张到今德格、白玉、理塘、江达地区。向巴彭措也得到固始汗的青睐,被授以“德格僧王”称号,成为集政治宗教为一体的地方领袖,被称为第一世法王。为加强统治,向巴彭措颁布了通行辖区的《十套教法》《十六条政法》,同时照搬了藏王制定的《在家道德规范十六条》。第8代土司兼第二世法王根嘎彭措执政时,继续奉行对外扩张政策,使辖区面积达到十余万平方千米。这一时期,土司的政治体制、统治机构趋于定型。土司兼法王为辖区最高政治和宗教领袖,之下设最高行政机构“涅空”,每届任期3年,由4人组成,分别掌管军、政、民、刑大权。另设相子一人,专司财政经济。各地设官寨,土司出巡时为行宫,平时有地方政府的性质,由大头人驻守。土司下设四个宗本,为军政合一的高层边防机构,负责边疆防务。每个牛场部落或农业区大宗都委派大头人治理,每个头人封给数百亩或千余亩土地,划拨200到300户科巴(农奴)供其役使。大宗下辖多个小宗,设细聂为行政长官,细聂之下为卓窝,卓窝之下设足本,虽级别很低,却可世袭,均由土司委任。这时期土司的兵役制度也已形成,拥有万余骑兵的武装力量。作为土司可调动的兵力有差兵和普通土兵,作为法王还可调动各寺僧兵。虽兵力强大,却无须支付昂贵的军费。因差兵户是世袭,代代都得无条件支兵差,做到常备不懈、召之即到。除差兵外,还规定所有俗民男丁18至60岁者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如有战争,随时编队参战。无论是差兵还是土兵,皆自备武器和战马,如有阵亡,由家人替补。

康北牧区

八思巴法王赐给德格土司的唐卡佛像
元代初期,朝廷推行“因其俗而柔其人”的少数民族羁縻政策,在藏区封置大小土司近150家,仅康巴藏区就有近50家。

德格风光

夯筑土墙(多吉彭措 摄)
第12代土司兼第六世法王登巴泽仁是个名垂青史的人物。他曾出兵征服了西藏江达和贡觉境内的5个部落,挫败了西藏和青海土酋的军事夹击,使辖区面积扩大到43个牛场部落和25个农业宗(每宗面积相当于一小县)。登巴泽仁还十分尊崇藏传佛教,允许各个教派在辖区内和谐发展,一时间佛寺发展到200多座。他本人亲自主持修建了后来被称为藏文化三大发祥地之首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组织刻版印刷了《大藏经》。登巴泽仁于1739年去世,长子和次子先后继任土司位,但都无大的建树。第三子洛珠降措继任第15代土司兼第八世法王后,开创了一个张扬武力的时代。先后奉旨参加了大小金川战役,率兵北上攻伐了青海蒙古族土酋,攻破了林葱土司官寨,击败了霍尔咱安抚司、麻书土司、金川土司和绰斯甲土司的联合进攻。至此,军事力量发展到顶峰,并实际控制了康北5县的地盘,政教势力扩张到西藏贡觉,青海称多、达日、玛多,四川新龙等地。自1638年第7代土司向巴彭措开始,到1775年第15代土司洛珠降措为止,这100多年的历史中,德格土司兼并的大土司有19家之多,征服小土司和部落数十个。
然而,自1790年袭位的第16代土司德嘎绒波开始,这个家族就不可遏制地走向衰落。这位土司23岁早逝,儿子泽汪多吉仁真继任第17代土司后,由其母惹青布摄政。因惹青布宠信一僧人,激起众头人不满,引发了家族的内讧。1799年众头人武力击败惹青布,拥立13岁的土司执政,但这少年后来厌政好文,酷爱佛学,晚年在西藏朝佛时客死他乡。第19代土司切麦打比多吉也是少年袭位,一年后新龙土酋贡布朗加率兵攻破德格土司官寨,将切麦打比多吉母子囚于新龙,直到13年后西藏政府和清朝出兵会剿贡布朗加,母子俩才得以回到更庆的官寨。清同治十年(1871),切麦打比多吉为感谢西藏政府营救之恩,率30员大头人和数十名随员,携金银财物向西藏政府上贡并朝拜三大寺,行至日喀则时,一下属随员杀死了驻藏大臣中派驻日喀则的一名办事人员,在是否向驻藏大臣交出凶手的问题上,土司和头人们发生了矛盾,闹得不欢而散。到了光绪初年,切麦打比多吉妻子玉米折登仁嘎纵容随员巴须扎桑干预土司内政,引起了头人们的不满。到光绪十六年(1890),切麦打比多吉欲立长子多吉僧格为嗣,其妻欲立次子昂翁降白仁青,致使夫妇反目。7年后,切麦打比多吉召集30名大头人在龚垭集会,众头人拒绝土司号令并殴打了土司的岳父。土司气愤之下宣布“只要百姓,不要30名大头人”,众头人当场抛弃象征大头人荣誉的缎帽、腕带和腰带,以示与土司决裂。四川总督鹿传霖派兵将土司夫妇及两个儿子拘往成都,奏请朝廷做出裁决。后因鹿传霖遭到驻藏大臣和四川一位将军的弹劾,土司一家四人得以释放,但土司夫妇相继在成都病逝,长子多吉僧格于1898年继承了第20代土司职并兼第十三世法王。

然而,多吉僧格生性软弱,大权被四大涅巴操纵。在这种情况下,其弟昂翁降白仁青结党头人,扩充武装力量,并于1903年武装包围了前来调解兄弟矛盾的打箭炉厅的官兵。多吉僧格只好交出信印并逃往西藏,打箭炉厅官兵才得以脱身,昂翁降白仁青遂夺得土司宝座并占有了兄嫂。第二年,忠实于多吉僧格的几名大头人在金沙江西岸组织起一支武装力量,攻占了土司官寨所在地更庆,拥立多吉僧格继续任土司职,将昂翁降白仁青囚于官寨,并劝其出家为僧。但就在这期间,昂翁降白仁青的亲信组织起50人的敢死队,破狱救出昂翁降白仁青后逃往石渠,并于1908年东山再起,第二次杀回更庆,再次夺得土司宝座,多吉僧格再次逃往西藏。第二年,昂翁降白仁青的武装力量被滇川边务大臣赵尔丰派清兵剿灭,他本人投奔了十三世达赖,并被授予四品爵位,安置在西藏黑河地区。赵尔丰随即奏请朝廷实行“改土归流”,将德格土司辖区划分为一府、两州、两县,设流官管理。因多吉僧格主动请求改土归流有功,赏其世袭都司职,将其迁往巴塘居住,年享奉银三千两,原有二品顶戴花翎照旧戴用。1911年,多吉僧格在巴塘捐银办学有功,被朝廷赏一品顶戴。虽然品级之高为中国众多土司之最,但昔日土司制度下拥有的一切、号令天下的王者风范已荡然无存。

20世纪40年代的降央伯姆和他的儿子(此图源于德格县档案馆,周晶翻拍)
1918年,西藏地方政府控制了康北地区,再度恢复土司制,多吉僧格被囚在拉萨,其子泽旺邓登经十三世达赖允准继任土司位,兼十四世法王。1932年川军收复康北地区后,仍委任了土司、头人等,利用土司体系为其服务。这一时期,德格土司自古拥有的独立王国的特权和地位已被部分剥夺,但其各项收入依然是丰厚的。即便是到了土司制度行将崩溃的1952年,土司自营和征收的粮食依然有22万公斤,自营和征收的酥油达3.8万公斤,高利贷利润和商业利润及杂项收入也有4.1万元(折合人民币)。这些数字在今天看来并不大,但在几十年前经济极为落后的康区却是令人震惊的。
然而,德格家族的这段稳定时期也仅有10年,到1942年,随着泽旺邓登的去世,危机又降临于这个家族。围绕土司职位继承一事,在有活佛和头人参加的100多人的集会上,以已故土司之妻降央伯姆为首的德格家族势力与以夏克刀登头人为代表的夏派势力的矛盾开始公开。夏派主张从西藏召回昂翁降白仁青之子与降央伯姆成婚并袭土司位,以降央伯姆为首的家族派主张由降央伯姆袭职或从五大家庙中推选一活佛暂时代理土司。最后在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及西康省政府的协调下,双方达成协议,暂由降央伯姆任摄政土司一职,待年仅4岁的乌金夏成年后再袭土司位。
降央伯姆摄政后培植亲信势力,试图削弱夏克刀登势力。降央伯姆亲信设计在一头人家酒中下毒企图谋杀夏克刀登,结果谋杀未遂,夏克刀登中毒,致使双方矛盾升级。夏克刀登与土司分庭抗礼,采取分化瓦解之术,广结头人,扩充势力,用各种手段削弱了德格家族势力,武装力量扩充到1.5万多人,控制了土司大部分辖区,致使双方常产生武力摩擦。1949年,降央伯姆欲与夏派以武力决一雌雄,夏克刀登也急调人马准备应战。这时已到1950年5月,人民解放军进入甘孜,制止了双方的冲突,并促使双方订立团结公约。后来因降央伯姆与夏克刀登都为和平解放藏区做出了积极贡献,均被安排在州、省的重要岗位上工作,降央伯姆之子乌金夏也在省民宗委担任领导职务。
从13世纪中叶索朗仁青被封为万户起,到民国时期的泽旺邓登,德格土司统治历经23代,历经700年时间。按《世德颂》计,以明代中期的扎西生根为第1代土司,共世袭21代,统治时间约500年。其家族的法王称号,以明末清初第7代土司向巴彭措为第一世,到民国时期的泽旺邓登,共袭十四世。

加工造纸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