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重自然的普米人

普米人的夏季牧场(沈澈 摄)
总人口不到三万的普米族,是古代西北草原游牧民族的一支后裔,若干世纪前迁徙到滇西北地区后,分布于丽江及怒江数千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因而有“大分散,小集中”的栖居特点。大分散指的是他们分布地域广阔,小集中指他们聚集而居,形成了一个个山寨。
由于世代生息于崇山峻岭之中,普米族很少受到其他文化的熏陶。他们融合于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安乐于亦耕亦牧的生存状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生命意识和精神观念。尽管普米族在近代也曾受到藏文化的影响,但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个性依然是清晰而鲜明的。

演奏笛笙的普米人
他们认为在人所能看见和听见的世界里,万物都是有灵的,如天上的日月星辰、白云彩虹,地上的树木花草、鸟虫鱼兽等,都与人的生老病死及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会影响人的一切。
普米族有强烈的自然崇拜意识,相信万物有灵,信奉原始宗教。他们认为在人所能看见和听见的世界里,万物都是有灵的,如天上的日月星辰、白云彩虹,地上的树木花草、鸟虫鱼兽等,都与人的生老病死及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会影响人的一切。神灵有善恶之分、男女之分,要不断祭祀这些神灵,人们的生活才会太平吉祥。于是就有了种种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
普米人对祭祀山神非常重视,不仅每月十五日要在家里祭山神,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五日还要聚众举行盛大的山神祭祀活动。这一天除老人外,其余男女以村落或家族为单位,前往约定的山头(公认的神山)举行祭祀活动。上山的路上,人们不时地烧香磕头,用香烟熏身以除去秽气。到了山上,喇嘛和汗归(巫师)在螺号声中诵经,众人则围着祭坛走圈,边走边向祭坛丢贡品,边丢边念叨祈福的祷词。泸沽湖畔与摩梭人相邻的普米族人所信奉的神山是湖畔的狮子山,他们认为狮子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天地混沌时曾为人间降妖伏魔,降临泸沽湖畔后又保佑人们安居乐业,把一切幸福都赐给了人类,所以每年七月十五日要上山祭祀“格姆女神”。特别是那些身患疾病、长年不孕、家庭不幸的妇女们,朝拜神山时尤其显得虔诚而庄重。她们在山上烧长香、供祭品、磕响头,专注地聆听诵经,争先恐后地向诵经的喇嘛献食品,急切期盼得到神的保佑。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朝山盛会也融入了游山玩水、商品交易和文化娱乐的内容。
泸沽湖附近的普米人除朝山外还有转海的习俗。他们视泸沽湖为“母海”,它既是哺育人们的伟大母亲,又是一位保佑湖畔生灵的神。转海以家族为单位,带上干粮、香、鞭炮等物品,利用一天时间走完沿湖一圈的路程。途中遇见村庄,远远地就要放炮,点香磕拜。普米人也信奉龙王,凡村寨附近沟里有水的地方,都被视为龙王显灵的圣地,如家中有人生病或牲畜死亡,都被认为是龙王不高兴所致。祭龙王时要念咒语,还要敬献各种祭品。
普米族是古代羌人的后裔,在漫长的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虽然他们没有用文字记载经典(部分地区曾有原始文字,但不成熟,只有极少数的巫师使用),但先祖的家园和迁徙历史却通过口头流传下来,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普米人祭祖以家庭为单位,祭坛就在家中火塘边。火塘后方屋壁上绘有许多吉祥图案,如日月、彩云、海螺等,墙下火塘边有一平台,被视为先祖灵位,普米语称为“宗巴拉”,上面天天都放有茶叶、粮食、肉食之类的供品。他们认为先祖主管着家中凶吉,所以要经常祭祀,以求先祖保佑。普米人崇拜先祖也崇拜先祖生息过的地方,认为人死后亡灵应该回到那个地方去与先祖团聚。所以,举行葬礼时要在海螺声中吟经念祭词为亡灵送行。他们实行的是火葬,尸体被烧成灰烬,灵魂也被送归远方,这是与死者最彻底的告别,因而葬礼的悲痛气氛很浓厚。
普米人的生产形态已从畜牧转变为农耕,婚姻形态已转变为“一夫一妻”“从夫居”,但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并没有绝迹。妇女们在生产生活中充当着最重要的角色,她们像男子一样去耕种、放牧,而许多家务琐事则往往由男子来完成,因而妇女们享有很高地位。如果你到普米人家做客,主妇热情、直率,并有几份豪爽之气,充分显示出其为家庭主人的地位和自主性。如果你在泸沽湖畔行走,遇到一群花枝招展的普米姑娘,你可以随意与她们攀谈,她们也自然是毫无顾忌地同你说话,给你唱歌,叫你感到她们才是真正的自然之子,乐观而直爽,没有约束和羁绊。普米人也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普米人生性乐观,喜欢唱歌跳舞。他们有这样的谚语:“有嘴不唱有啥用?有脚不跳有啥用?”每逢节日、婚嫁或修新房时,男女老少都汇聚在一起,点燃篝火,唱呀跳呀,说呀笑呀,使整个山寨沉浸于欢腾渲沸之中。舞会开始,老人手持牛角酒杯念祝词,为舞会点题阐意,之后男男女女手挽手翩翩起舞,且舞且唱,歌声在夜空中回荡,舞姿在火光中变幻闪烁,高潮连着高潮,激情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舞会是妇女们展示风姿的最好机会,她们都会刻意地打扮,穿上绚烂多彩的传统服饰:百褶长裙像盛开的莲花,婀娜柔美;硕大的耳环银白雪亮,随着舞步发出叮当的脆响;牦牛毛编成的黑色发辫,装饰着闪亮的玉石……
普米族——一部古香古色的书,写着一个民族的沧桑历史和开创家园的业绩,写着古老的文化和纯朴的习俗,写着热情豪爽的天性和面对自然的欢愉。
TIPS
普米族订婚时所用的一样礼物是“永结同心”:男方请一位有声望的人带上两个精明能干的年轻人前往女方家,去时必须带多样礼物,其中一样是半个猪心;届时女方家也要切下半个猪心,由舅父出面,双方互赠半个猪心,再与各自留下的一半合而为一,寓意“永结同心”。
TIPS
云南兰坪境内有万余普米人,他们被称为高山上的“白人”,据说普米人自古有以白色为尊的习俗。他们的图腾是“白额虎”,视虎年为吉祥年,视虎年出生的人为贵。普米人乐于助人,勤劳善良,热情好客,他们是古代氐羌族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