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第六节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多年来,我省围绕优势学科领域及支柱与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大平台的打造初具规模。通过加大创新平台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研制重大技术装备,保障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必要条件;为掌握战略制高点技术,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有效手段;为聚集、培养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人才营造了良好环境。

国家级平台建设方面,2021年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云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增长至7家。洱海湖泊生态系统、丽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个国家级平台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启动了首批云南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大观3 个实验室建设工作。围绕云南农林畜业高质量发展对种子种业科技需求和工作基础,建设云南省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建设及参建单位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条件,创新机制,联合国内相关单位,构建共性平台,提供多个育种方案组合选择和便捷的育种途径。

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方面,启动省重点实验室优化整合工作,组织对87家省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动态调整,以评促建,优化结构,一批运行较差的重点实验室将退出省重点实验室系列。在新兴交叉学科新建省重点实验室11个,年末实验室总数将达到115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方面,2022年拟新建省野外站10家,野外站总数将达到28家,其中国家站将达7家,特色生态系统16家,特色动植物资源观测8家,大气环境观测2家,其他2家,省野外站体系建设将更加完善。

省技术创新中心筹划建设方面,在认真研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暂行)》等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参考了省外相关政策、法规及参考文献。对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研究起草形成《云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造词运行管理办法(暂行)》,拟于近期提交厅务会研究。

尽管云南的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近年来有了重大突破,但平台在资源集中、活力释放和产学研相结合方面,仍存在进步空间。

一是探索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大集群,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打破平台自身界限,让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发挥资源整合的作用。围绕国家和省内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和发展方向,打破平台间的界限,加强各类平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其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明确成果利益分配原则,集成各方优势进行项目攻关,通过积极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实现地方科技创新平台联动发展,以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在全省科技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科技研发与创新项目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建设理念,结合财政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的措施,成为提供公益性产品服务的汇聚地。通过把各类资源引入创新平台,形成直接面向产业服务的多方共建模式,使平台建设的各参与主体都认同平台建设的理念。根据平台的功能定位及其与产业的关联,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使财政资金支持向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向倾斜,通过财政资金的调节,弥补企业投研短板,实现均衡发展。

三是探索高科技创新平台独立法人实体运行机制试点,打破机制体制障碍,整合优势资源,充分释放活力。要充分释放活力,稳定和有力的激励机制是保证。在保证科研人员事业单位身份及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可探索独立法人实体运行机制,实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活力,积极承担及参与科技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