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一)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2020年,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重大产业有序展开,全省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有序推动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玉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通海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印发实施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云南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意见指引》等重要文件;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围绕“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以生物医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领域为重点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工作积极申报省部共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为重点,为云南省重点领域、行业、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研发、产学研协同创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活动提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等公共技术服务。牵头落实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9项改革试点任务,9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2个,2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列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择优建设名单,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望获批,启动首批3个云南实验室组织策划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省重点实验室105个,其中新建省重点实验室12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0个,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8个;在建运行院士专家工作站220个;高新技术企业1679家;国家创新型企业5家,省创新型企业27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386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红河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等落地运行。
(二)加强云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化区域特色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
近年来,云南省重点实验室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能力快步提升,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重大需求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团队,重点实验室成为孕育我省科技领军人才的摇篮。截至2020年11月,云南国家重点实验室为6家,分别为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11月16日,科技部黄卫副部长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董华副省长在科技部就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事宜进行专题协商,季维智院士就有关筹建情况进行了汇报,经协商一致认为,该实验室总体方案成熟,建议同意通过。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建设,主任为季维智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灵长类生殖与发育调控、灵长类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及灵长类动物模型与疾病机制研究。该实验室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该实验室建设是充分发挥云南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云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该实验室批复挂牌后,云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将增长至7家,区域特色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聚焦区块链技术平台建设,服务云南省数字经济重大战略
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云南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云南”的重中之重。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将区块链纳入“新基建”范畴。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区块链已被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2020年8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加快建设区块链技术云平台。2021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云南省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区块链发展的10项措施。
基于云南省“数字云南”与区块链新基建发展需求,云南省区块链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12月成立,由云南省科技厅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牵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工信部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国内外优势资源参与共建。实验室围绕夯实基础、构建链网融合的底层平台、支持产业化创新和人才培养战略,创新运行机制,专门设置了行业工作组、开发专业课题组、流动工作站、人才孵化平台等板块,汇聚国内外区块链资源,共谋发展,将陆续和企业建立工作组支持应用落地和产业化,发表开放研究基金课题,引培核心技术。
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我国抢占产业创新发展制高点的核心,也是云南省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云南”的关键。云南省区块链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个省级区块链中心和省级区块链实验室。它引入北京优势资源和业内高端专家,联合云南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共同合作,形成云南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研发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新数字产业助推器。实验室的建设将秉承“战略引导,学科融合,特色发展,创新组织,开放合作,化零为整”的理念,深耕区块链技术和应用领域,以区块链理论与共性技术研究突破作为核心驱动,推动技术融合与研究成果在产业应用生态中的转换,为云南重点产业提供“区块链+特色应用”服务,构建区块链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此外,还将研发区块链基础平台、区块链大数据管理系统、国际数据互联网互通等产品,建设自主可控的新基建云南区块链基础设施;创新实验室建设机制,建立国际化专家流动工作站,加强国内外理论与技术的交流合作;打造云南省区块链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通过专业共建、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培训等形式,带动产业与精英人才的聚集,为云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优化创新资源,加快推进省重点实验室建设
截至2018年,我省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2500多人;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省重点实验室65个,培育期省重点实验室2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23万余平方米,大型仪器设备总台数1178台;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省重点实验室105个。各平台弘扬科学精神,聚焦学科前沿和我省产业需求,凝练研究方向,聚集优势科技资源,围绕重点方向持续开展创新研究,努力再出成果、出人才和促进学科建设、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2020年,在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完善管理运行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开放合作力度、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环境氛围等方面不断提升要求,提升平台创新能力,努力把实验室建设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高地。区域特色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表24 2020年通过验收的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名单
续(表24)
表25 2020年拟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名单
(五)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为加强云南省临床医学科研水平,推动云南省临床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和加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结合云南重点疾病领域和特色学科建设,省科技厅和省卫健委、省药监局启动了云南省临床医学中心相关工作,并邀请了全国知名院士及专家为云南省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布局、规划运行、管理服务提供咨询,经过前期的申报、审查、评审、现场考察等阶段,认定了第二批5个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见下表)。通过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为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针对区域特有重大疾病建设省部共建中心等奠定坚实基础;有助于贯彻落实云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为云南省形成一批医学诊疗、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发展的临床医学优势学科,加快医疗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带动全省科研能力、诊疗水平、学科队伍的全面提升。随着科技创新政策和机制的完善,经费投入的加大,一大批先进医疗技术开始给普通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科技创新切实成为医疗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表26 第二批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单
(六)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稳步推进
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依据云南省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异规律,面向全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布局,服务于生态学、地学、农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发展,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获取科学数据,开展野外科学实验研究,加强科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示范服务样板作用,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的科技创新基地。
自2018年6月29日,科技部印发实施《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运行管理进行明确之后。我省根据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定位和管理职责,结合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特点,2020年10月组织专家评审、省科技厅厅务会议审议、公示通过了第二批拟建设的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见下表)。批准建设的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包括迪庆白马雪山高山冰缘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元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原特色中药材种植土壤质量演变退化与修复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高原立体气候条件作物需水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亚洲象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无量山哀牢山野生动物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香格里拉(高原森林草甸湿地)复合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岭滇金丝猴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双版纳大气环境材料腐蚀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9个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涉及生态学、地学、生物、农业、动物学等领域。
表27 第二批拟建设的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
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要面向国家和云南省战略需求和学科长远发展需要,符合全省科技发展规划,遵循自然环境分异规律,具有典型区域或领域代表性。我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具有较高的科学观测和实验研究水平,在众多领域具有自身特色和较大影响,将进一步推进生态学、地学、农学、环境、交通、能源等领域科学研究的野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学科体系更为完整、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组织体系更加完善的省野外站体系。